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4 8:44:24
选择字号:
脑血管领域“奥林匹克”首次在华举行
专家呼吁:脑中风研究须多学科联合攻关
 
本报讯(记者黄辛)“目前脑中风医学领域最大的瓶颈是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严重脱节。”近日,第26届国际脑血流与脑代谢论坛暨第11届国际定量脑功能与PET会议在沪举行。会议共同主席、上海交大教授杨国源如此表示。
 
在国际脑神经血管领域,该会议是最顶尖、最权威的大会,堪称脑血管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行一次。今年是其举办60年来首次在中国内地举办。来自中、美、俄、英等30余个国家的逾千名专家学者,围绕脑血流、脑代谢与脑功能等前沿科学以及临床神经病学现状进行了交流与展望,共同寻找中风等世界性难题的“钥匙”。
 
目前,神经类疾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我国每年有近200万人发生中风,我国中风的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超过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并且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临床治疗脑中风的手段却极度缺乏。杨国源表示,溶栓治疗是目前唯一有效手段,治疗有效时间为4.5小时内,适用患者不足5%。
 
杨国源说,虽然中风吸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但最大的瓶颈是实验研究与临床治疗严重脱节。动物实验证明对中风治疗有效的144种药物,在临床实验中,大多被证明无效。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临床前的基础研究并不扎实,以干细胞治疗为例,虽然我国每年发表干细胞的相关文章超过2000篇,但我们甚至不能回答:哪种分离方式最好,纯化到什么程度才能用于移植,以及如何评定治疗效果。同时,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效率不高,也导致中风治疗呈现困局。
 
专家们普遍认为,脑中风研究要取得突破,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针对脑中风研究的瓶颈问题,多层次探索脑中风神经保护、神经和血管再生、康复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使实验结果向临床治疗有效转变。
 
《中国科学报》 (2013-06-0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