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日前传出消息,该所研究员潘响亮攻克了盐碱土砷污染的微生物控制技术难题。相关技术推广后,有望帮助全球数以千万计的人免受砷中毒。
据介绍,自然侵蚀和淋溶作用使土壤岩石中的砷大量释放到水环境中,采矿冶炼、石油煤炭的燃烧、含砷农药的使用等人为活动也导致大量的砷进入自然环境。在新疆奎屯等地区,盐碱土中砷的含量很高,加上砷在盐碱土中非常活跃,很容易迁移到农作物、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食品和饮用水砷污染,对当地数百万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亟须治理。
然而,由于高盐碱等原因,蜈蚣草等植物修复技术难以在西北干旱区推广应用,盐碱土中砷污染的生物控制仍是世界性难题。自2006年起,潘响亮团队分离到25株耐盐碱、耐低温的高效细菌。这些细菌可将砷固定在土壤矿物晶格中,从而将砷长期稳定地锁定在土壤中,有效防治砷进入食品和水体后再进入人体。
多年实验表明,该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经济可行的盐碱土砷污染控制技术手段,可推广到新疆奎屯、内蒙古等盐碱土以及国内外非盐碱土的砷污染治理。此外,该技术还可有效修复其他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红霞)
《中国科学报》 (2013-05-0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