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丽 顾华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25 8:44:36
选择字号:
数字化次声监测或为地震监测提供新手段
 
本报讯(记者彭丽 通讯员顾华宁)4月23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由该校“长江学者”教授许强所带领的滑坡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次声监测仪,在20日早测试过程中意外捕捉到了芦山地震所产生的次声波信号。经分析,发现本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到达该校的时间为08:02:52,较地震部门报道的主震起始时间延迟约6秒。
 
该仪器主要功能是探测岩石破裂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次声波信号,并用于滑坡、崩塌的现场观测与早期预警研究。根据对芦山地震主震及多次余震的次声波监测数据逐个识别与分析,通过次声波最大振幅与地震震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震级与最大振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据此可直接通过次声波监测结果来估算地震震级。
 
许强表示,该团队将进一步利用芦山地震以后的余震监测数据,对地震震级和最大振幅关系式进行修正和完善,同时将次声波观测数据与地震监测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对比分析,试图从次声波中找到崩塌、滑坡、地震的早期识别标志。
 
地震发生时,除会产生沿固体介质(地壳)传播的地震波外,也会产生由空气传播的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因次声波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且大气对其吸收很少,它可传播很远的距离。这一特点可用于远距离观测崩塌、滑坡、地震等岩石破裂现象,并实施早期预警。
 
《中国科学报》 (2013-04-25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