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4-22 13:29:12
选择字号:
中科院心理所实施雅安震后心理援助工作
 
雅安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第一时间启动心理援助应急行动,派出正驻扎在北川心理援助站的心理援助工作者和心理所两名专家赶赴灾区开展心理急救工作。同时,启动雅安震后心理援助一年行动计划。专家们到达灾区后将重点开展:在移动心理服务平台基础上,针对雅安地震新特点实施新媒体(如微博)心理援助服务;利用心理干预技术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和康复;通过对灾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以减少未来心理创伤发病率;对救援人员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救援效率。
 
雅安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需充分考虑民众心理。政府的支持性信息,特别是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传递的灾情信息、援助信息、物质信息、政策信息,是恢复民众安全感的关键;各级政府应基于“时空二维”管理模型,分阶段、分区域、分人群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援助策略,避免出现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行为;救灾过程中应通过心理自助教育、心理健康监察等措施,关注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防止心因性减员;灾后安置阶段的心理援助应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人际联络平台建设,重建社会归属感。
 
心理援助团队自汶川地震以来提出了我国灾后心理救援的“时空二维”援助框架和“一线两网三级”援助模型。自主研发心理急救工具包,包括一系列简便高效的评估工具及心率变异型(HRV)生物反馈仪,以及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干预为一体的移动心理服务平台。五年来已进行个体心理咨询12.6万人次、团体辅导4400场约11.4万人次,移动心理服务平台惠及290多万人次。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描述灾后群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心理台风眼效应”,直接确定了“时空二维”援助框架;证实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五因素模型,直接指导我国灾后PTSD的临床诊断和干预;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后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逐步建成33万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数据平台,为症状分类学研究和临床干预奠定基础。
 
近年来,心理所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盈江地震和彝良地震等五大灾区先后展开了科学有序、深入持久的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对重大自然灾害后心理援助的模式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应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