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斌忠 谢磊 林颖颖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时间:2013-4-17 9:48:56
选择字号:
复旦否认黄洋被毒动机三猜测:竞争说情杀说误杀说
学校官微哀悼遭投毒研究生,受害人室友存重大嫌疑被刑拘

复旦医学院一栋实验楼里,一名教授在昨日(4月16日)晨报报道下贴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字样。 记者 肖允
 
昨天(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发出通报:“我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23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黄洋住院期间,医院组织全力抢救、多次会诊,我们为挽救自己的学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家长失去爱子,学校失去宝贵学生,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该官微同时将头像调至黑白,以示哀悼。
 
记者昨日从警方处证实,黄洋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4月13日被警方带走,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和原因还在调查中。而“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昨晚发布消息,称黄洋遭投毒后无法判断毒素,直至第9天,其师兄收到一个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警方依此很快查到了犯罪嫌疑人、黄洋室友林某。
 
好友未能见黄洋最后一面
 
昨天下午3时15分左右,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的门口人越聚越多,除了记者外,还有其他病人家属,以及自发赶来想探望黄洋的复旦学生。
 
3时30分,重症监护室的门打开,记者进入重症监护室,但是没有发现黄洋。“我不知该不该对你说,”复旦信息工程系研二的小张悲痛地倚着墙蹲了下来,“其实进来之前,我和黄洋爸爸通第三个电话时,黄爸爸已经告诉我黄洋不行了,希望我能见他最后一面。”小张有些哽咽。
 
4时18分左右,一辆平板推车由工作人员推到太平间门前。推车上的遗体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到容颜。工作人员解开遗体身上的绑带,抬起,进太平间,关门。黄洋年轻而短暂的人生,永远地被关在了门内。
 
在场的摄影记者都红着眼圈在按快门。而复旦学生再也抑制不住伤悲,抱在一起哭出声来。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记者昨天在复旦医学院随处可听见“投毒”、“情杀?仇杀?”之类的字眼。
 
住在出事的20号寝室楼的一位男生告诉记者,这幢楼住着研一到研三的男生,不同专业可以混住。饮水机并不是每个寝室都有,是学生自己从外面购买的。寝室楼对面,是基础医学13号大楼,在7楼的实验室走廊橱窗里,晨报昨天关于《复旦医科硕士饮水中毒病危》的报道被钉在醒目位置,下面贴了一张A4纸,用大号字体打印着几个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则报道和A4纸的张贴者是复旦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常务副主任吴根诚教授。吴教授一脸惋惜,“我是晨报的读者。看你们报纸才知道出事,太惨了!”他说,“医学生应该是素质高的人群,这个事情不应该在医学院里发生。”把相关报道贴在系里,吴教授希望更多学生看到,共同总结教训。
 
对传言这只是下毒者给被害者开的一个“玩笑”,吴教授连连摇头:“没有人会开这种玩笑”。
 
吴教授表示,多数医学生课程紧,学制长,心理压力大,“但是这并不能构成发生这件事的理由。学生入校后,都有专门的医德伦理教育。学校应从这件事上吸取教训,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提倡学生间的良性竞争。”
 
黄洋父亲曾见过嫌疑人
 
黄洋的去世对于他的家庭打击是巨大的,昨天下午医院宣布黄洋去世后,其亲属陷入一片悲痛。
 
此前,黄洋的父亲曾透露他们家庭的情况,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他在荣县中学当临时工,黄洋母亲则是当地供销社的会计。考上复旦后,黄洋拿着家乡企业资助的2000元钱独自到复旦报到,来上海读书的机票也是由四川省总工会赞助。“他的学费都是企业资助,加上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得来。”
 
黄父透露,4月1日前后,黄洋在寝室使用饮水机喝水时,感觉水的味道不对,还特意将饮水机中的水倒掉,并对机器和水桶进行了清洗,原因是怕室友喝了这些水不好。4月1日,黄洋出现呕吐、发烧等症状,2日晚间发现急性肝损伤。得知消息的黄父在第二天赶来了上海,但黄洋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4月5日时,还留着鼻血,之后就处于昏迷状态。
 
黄父说,赶到上海后,因临时没有住处,他还曾经在儿子的寝室住了一晚,并和儿子的两名室友见过面,包括投毒嫌疑人在内,但当时并未有异常。第二天,他才在中山医院附近找了间100元一天的房子,临时住了下来。
 
嫌疑人微博似提到黄洋
 
昨天,记者从多名同学口中获悉,其实嫌犯林某也很优秀。
 
有认识林某的同学透露,林某平时性格挺好,爱打篮球,与受害者没有公开矛盾,还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对林某的情况,复旦校方并未给予回应。记者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上,搜索林某的姓名后,发现其曾获诸多荣誉,还拿过奖学金。
 
昨晚,记者查到林某的微博,去年11月27日的一条微博尤其引人关注。其中提到“上海的冬夜,开着电脑,在小台灯的光照下,看着各种图文,听着电脑的沙沙声,还有黄屌丝的呼噜声,头脑里偶尔闪过各种念头,随即如云烟随风飘散。”该微博中提及的“黄屌丝”被很多人猜测极有可能就是被害人黄洋。
 
不过记者留心到,在黄洋毒发入院后,林某在微博上并没有记录这件事。他最后一条微博发于4月8日,充满了对医生这个行业的困惑:“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
 
神秘短信提醒注意一药物
 
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昨晚发布消息,“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投毒后,在开始几天无法判断毒素,治疗不起作用,直至第9天,其师兄收到一个陌生短信提醒注意一种化学药物,才让案情获得重大进展,警方依此很快查到了犯罪嫌疑人、黄洋的寝室室友林某。目前林某已被刑拘。”
 
[人物还原]
 
家贫难掩壮志 黄洋原准备暑假去西藏支教
 
记者了解到,黄洋1985年出生,四川自贡荣县人,是家里的独子。2004年,黄洋参加四川高考,考出600分(满分750)。因为想读北大金融,他选择了复读,并在次年考出了690分的高分。但在填报志愿时,家人认为报考北大有点风险,于是选择了复旦,就读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之后转专业到临床医学。其后,黄洋获得直研资格,成为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在放弃直博机会找工作未果后,不久前他又通过考试考取了博士。
 
在2010年复旦大学的一个奖助仪式上,黄洋曾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在学医这条道路上,我不是没有过犹豫。就在保研的那段时间里,我其实有些挣扎。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想到学医这条道路如此漫长,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本科五年里,黄洋参加了两次支教,大一暑假去安徽颍上,毕业之际去西藏墨脱支教。本科毕业后,他直研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学习。
 
黄洋的好友小张向记者表示,黄洋家境普通,但是他十分慷慨,和朋友聚餐总是抢着付账。小张回忆说,黄洋从未流露过人际交往方面有什么异常,也从未说起和室友有什么矛盾。“不久前,黄洋放弃了直博的机会而选择找工作,也曾有过回老家照顾父母的打算,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考博。”
 
黄洋在学校社团的同伴小高告诉记者,社团名叫“圆梦墨脱”,致力于西藏墨脱的支教,黄洋是重要成员。小高说,今年暑假社团将再次前往墨脱支教,并已经跟黄洋讲好由他带队。但4月3日,黄洋却给他打来电话,说自己“生病了”,可能会影响到支教。“他向我表示歉意,说自己因病可能耽误。”小高说。 (晨报记者 林颖颖)
 
[毒物是什么]
 
N-二甲基亚硝胺接触可损害肝肾
 
晨报记者杨天弘 林颖颖报道
 
警方在受害人黄洋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究竟是什么?昨日,记者获悉,投毒物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
 
上海某高校一药学老师介绍说,N-二甲基亚硝胺是一种破坏性模型药物,一般化工、化学系的学生不大用到,医学、医药学专业的学生做实验可能会需要。该药物接触可引起肝、肾损害,属高毒类。虽然它外观是黄色液体,但是剂量小,溶于水中,肉眼无法识别。
 
一位知情者说,4月1日,黄洋在饮用了寝室饮水机里的水后,就出现不适症状,后来送到医院,然后就化验饮水机里的水,化验的结果基本是N-二甲基亚硝胺,目前不能确定药物从何而来。
 
[投毒动机]
 
师生均否认“直博竞争说”
 
晨报记者王亦菲 林颖颖报道
 
昨日,犯罪嫌疑人林某的作案动机出现了多个版本的猜测,记者通过多途径试图进行核实。目前,案件还在调查之中,警方尚未透露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
 
●版本一:直博竞争说
 
一种猜测是两人在直升博士生竞争时发生了矛盾,而最终黄洋胜出,林某怀恨在心。
 
不过医学院老师否认了这种说法——黄洋是来自四川的贫困生,平时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不错。但是他和林某并不在一家医院,也不是同一个专业,因此即便都在考博,也不可能因为名额竞争而产生瓜葛。
 
黄洋的同学也证实,投毒者与被害者两人成绩都很好,他们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复旦大学方面有关负责人也否认他们存在考博竞争的传言。
 
●版本二:为情杀人说
 
昨日,有人在网络上称,黄洋和林某曾一起追求过一个女生,最终这个女生选择了黄洋,这让林某难以接受,所以对黄洋进行报复。
 
针对这个问题,黄洋的父亲昨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他所知黄洋并没有女友,在同学中人际关系很好,应该不会因此惹来杀身之祸。复旦大学方面也否认两人因争夺女朋友而产生矛盾的说法。
 
●版本三:误杀说
 
网上流传的另一说法为林某下毒目标本为同寝室的另一位同学,他们所住的宿舍共有三人,不想被黄洋误食。
 
对此,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林某、黄洋所住的寝室确实是三人间,还有一名上海籍的研究生,但其平日里不常居住在寝室,因此在饮水机内投毒,让另一名同学喝的可能性不大。复旦大学也否认了这种说法。 (原标题《复旦男生身亡 神秘短信暗示毒源》)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