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陈冰瑶 沈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26 8:16:02
选择字号:
记上海光机所神光II装置运行支撑团队

神光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


邵平在工作。


 
 
 
朱宝强、邵平、周申蕾和范薇在一起研讨工作。
 
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内的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被誉为“在地球上人造一个小太阳的大科学工程”。
 
多年来,神光Ⅱ装置相继获得国家、中科院和上海市的各类奖项以及“全国十大科技进展”等殊荣。
 
今天,神光Ⅱ及其第九路装置依旧保持着高效运转,并一次次刷新我国在高功率激光研究领域的纪录。
 
各路科研人员每每谈起至今已高效运行十余年、打靶5000余发、平均成功率超过90%的神光Ⅱ装置的时候,总是从心里感谢为装置正常运转而精益求精,为“一切服务于科学实验”而昼夜加班的运行支撑团队。
 
邵平:喜欢挑战,喜欢钻研
 
不善言辞,是邵平给人的第一印象。“精密装校的问题,交给邵平考虑”。一句平淡的话,表现出的是神光运行团队对邵平的高度信任。
 
作为高级实验师的邵平,是光机所的技校生,“是神光系列装置研制给予我展示的舞台,锻炼了我,也成就了我”。
 
他带领团队完成了8路神光Ⅱ装置主放大器系统的研制改进,为装置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并创新完成神光Ⅱ装置靶场系统相关单元技术改进,同时制定的高精度靶定位瞄准技术,满足了物理实验的特殊要求,得到国防军工用户的高度赞扬。
 
神光Ⅱ装置是国内首台具备相关实验能力的大型激光装置,靶场分系统也是物理实验、物理诊断结合最紧密的地方。作为靶场运行负责人,邵平尽一切可能满足用户要求,经常加班加点与用户一起讨论原理,解析实现方案,完善靶场功能。
 
邵平表示,“我闲不下来,喜欢挑战,喜欢钻研,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
 
周申蕾:不允许失败
 
研究员周申蕾出生在江苏泰州,他所追求的理想是搞科研,在开展高功率激光光束控制技术及放大器技术研究中,他就解决了高功率激光驱动器的重大技术问题。自从负责神光Ⅱ装置的运行工作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及合理的组织管理,神光Ⅱ装置的年运行成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国际同类装置的运行效率方面处于前列,对此他“特别兴奋”,获得2012年中科院卢嘉锡奖是对他工作的褒奖。但他私下告诉记者:“其实运行保障工作压力很大,不允许失败。”
 
朱宝强:做工程有成就感
 
在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的研究员朱宝强,一直从事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的研制与维护。刚开始进行倍频技术研究时,需要大口径晶体,当时这种晶体进口要2.5万美元一个,谁也不敢碰它,朱宝强那时工资只有400多元,“如果碰坏了也赔不起啊,但为了工作只能硬着头皮上”。
 
就是凭着这股劲头,朱宝强和他的小组在开展神光Ⅱ倍频系统的设计、研制和调试中,解决了晶体的定位和控制等技术难题,倍频和三倍频转换效率等主要指标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的先进水平;开展大口径四倍频技术研究,为神光Ⅱ系统成功完成汤姆逊探针光实验作出贡献,提高了激光装置在国际上的声誉。
 
他同时还获得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入选中科院“现有关键技术人才”计划。
 
范薇:吃亏就是占便宜
 
“爱岗敬业、顾全大局”是同事对范薇的共同印象。每当实验室有任务命令下达时,范薇总是积极响应,第一个行动起来。工程任务节点紧,范薇经常加班至深夜,但她毫无怨言。据了解,这里的支撑保障人员基本上没有高温假,因为那时是做实验的“旺季”。范薇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即使活干得比别人多,心里还是觉得很充实。
 
作为相关关键技术人员之一,范薇在高功率激光完成单纵模激光器的技术攻关中,攻克了单纵模单偏振光纤分布反馈激光器的制作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技术问题,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当时神光Ⅱ第九路最为关键的种子源瓶颈问题,成功打破了在关键核心设备上国外对我国技术的封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总师林尊琪评价神光Ⅱ装置运行支撑团队的工作人员称:“他们日夜战斗在科研第一线,为实验进展而欣喜,为工程难题而费神。”
 
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陈冰瑶 沈力 摄影报道
 
《中国科学报》 (2013-03-26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