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3-8 9:02:19
选择字号:
HPV病毒防治的“中药征途”

 
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10%左右,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每年约有3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抛开种种专业的名词与表述,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一病毒的感染与自身健康的关系究竟有多大。
 
■本报记者 王璐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具有宿主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它虽然只侵犯人体皮肤和黏膜的鳞状上皮,但会引起皮肤黏膜的良性及恶性病变,是导致宫颈癌的首要因素。而宫颈癌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病因明确、可早期预防和治疗并彻底根除的癌症。
 
而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发生的改变,使得HPV病毒感数量者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吸烟与饮酒对HPV的感染形成一定的易感性。
 
一直以来,各国都在积极进行HPV感染防治的相关研究,虽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某些进展,但目前仍未找到理想的防治药物和方法。
 
而我国中医药在HPV防治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中药的抗菌、抗病毒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可。
 
近80%女性一生至少会有一次感染
 
据有关报道称,正常人群HPV感染率为10%左右,70%~80%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会有一次的HPV感染。据估计,每年全球有3000万HPV感染新病例被诊断出。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3.15万,每年约有3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抛开种种专业的名词与表述,人们更关心的是,这一病毒的感染与自身健康的关系究竟有多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王爱平认为,HPV感染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化,女性尖锐湿疣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宋志琴最近正在忙于一项重要课题的申请,这项课题就是围绕HPV感染与治疗提出的。多年的临床,让宋志琴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心得与认识。
 
据宋志琴介绍,HPV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性接触是HP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次还可通过母婴传播以及污染了病毒的浴巾、浴盆等间接接触传播。
 
她提出,HPV病毒的致癌性与复发性必须引起公众的高度警惕,某些亚型HPV持续感染就会引发癌变。
 
“宫颈癌患者HPV检测阳性率几乎为100%,说明HPV病毒是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宋志琴告诉记者。
 
此外,HPV病毒的潜伏期长,在潜伏期内病毒不易检测。对此,王爱平与宋志琴都特别强调了尖锐湿疣(CA)与HPV病毒之间的关系。尖锐湿疣的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亚临床感染和显性感染。在潜伏期阶段,HPV进入皮肤黏膜的细胞内,但没有引起任何临床表现和组织细胞学的异常。
 
CA发展到亚临床阶段后,病毒增殖,引起细胞发生病理学改变。产生肉眼不易辨认的皮损,借助放大镜、醋白试验才能观察到,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测具有典型HPV的病理改变。
 
“CA的潜伏期与亚临床期和HPV病毒的癌变发展关系密切,但这两个阶段往往被患者所忽视。”宋志琴提出。
 
现有治疗手段存在诸多局限
 
从感染HPV病毒发展到宫颈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病变处于变动状态,可能进展、维持不变甚至消退。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可以使低级别病变得到缓解或痊愈,阻止宫颈癌的发生。
 
据宋志琴介绍,大多数CA患者,能在HPV感染后8~10个月内依靠自身的免疫将其清除,但仍有10%~15%的患者持续感染,使宫颈上皮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继而可发展为浸润癌。
 
临床医生们普遍认为,CA患者的及早就医治疗,能够对HPV病毒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关键的预防与控制作用。
 
王爱平告诉记者,目前CA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冷冻、微波、光动力、外用腐蚀剂、干扰素、手术切除等。
 
但目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比如说特殊部位的处理、潜伏病毒不易清除等。对此,王爱平认为,常规的治疗方法常常有局限性。比如,物理疗法及腐蚀性药物容易造成疤痕,一些特殊部位不能使用;不能清除亚临床及潜伏病毒,造成疣体反复发作;物理疗法治疗后创面大,容易造成继发感染。
 
谈到CA复发的问题,宋志琴认为,存在HPV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性伴侣没有治疗所伴有的其他性传播疾病、常规方法治疗不全面;特殊部位HPV病毒的存在;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雌激素作用等都会导致CA复发。
 
而对于宫颈癌前病变阶段的治疗手段,临床同样存在着治疗方法上的障碍。宋志琴告诉记者,现有破坏性物理疗法和手术切除疗法,只针对局部异常细胞的祛除,不能祛除HPV持续感染,因此无法从根本上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对此,临床医生们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做到既有效治疗又不会发生治疗过度的现象,“因为对于很多年轻未育的患者或者是不耐受物理和手术疗法的患者来说,更适合进行药物治疗。”王爱平认为。
 
中药疗法的探索与斩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正式立项,对“HPV的危害与防治”进行系统研究。当时的中科院派特公司(北京派特博恩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前身)承接该项目,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在1995年成功研制出中药制剂——派特灵。
 
据了解,派特灵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经科学配伍,以白花蛇舌草、大青叶、蛇床子等中药为主要成分,采用先进的萃取工艺技术制成。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毒室完成的派特灵的药理、毒理试验表明,派特灵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抑制瘤体细胞增殖、引起瘤体坏死脱落,以及个别药物(鸦胆子油)有剥脱作用,能增强对瘤体的破坏,在破坏细胞的同时对细胞内生存的HPV病原体亦起到杀灭和抑制作用。该试验证明,派特灵是专业针对HPV引起的皮肤疾病的中药制剂,产品达到高效性与低毒性的有机统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家润当时与派特博恩共同探索了派特灵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从专业角度来讲,以局部治疗HPV的三项指标来衡量,派特灵确实是有特点、有优势的。尽管它还是一个‘粗线条’的中成药制剂,但它的确是一个有存在和应用过硬理由的产品。”郑家润说。
 
郑家润认为,派特灵应用技术本身是一个临床经验方,现在得到了实验室用于治疗的支持和印证。
 
“这是用实验研究去证明一张传统处方,并找到了科学性和合理性依据的过程。”郑家润告诉记者。
 
2008年,派特博恩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派特灵对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等疗效的临床观察,统计数据显示,派特灵治疗组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痊愈率为86.3%。
 
“这项技术为HPV感染所致的相关疾病发病机理研究、疾病防治、药物开发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开拓了HPV感染防治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郑家润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3-03-08 第17版 生活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