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熙檀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3-2-21 7:55:57
选择字号:
专家表示环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环评行业乱象丛生,普遍存在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钻营法律漏洞等问题。为此,
业内专家表示,环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应修订法律及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环评的科学性。
■本报记者 周熙檀
近日,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第一批申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批准名单。而此前,1月上旬,环保部曾进行大范围审查,并处罚了88家不合格的环评机构。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问题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利益绑架、数据作假等环评问题,是目前社会问题在环评行业的反映。但如果因此一窝蜂踩死环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十一五”期间环保部对不符合要求的822个国家审批重大项目环评文件作出了不予受理、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的决定,涉及投资金额3.18万亿元。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呼吁,环评制度十分重要,但其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应修订法律及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环评的科学性。
乱象中的环评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环评行业现存的诸多问题,是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在环评行业的突出反映。而且这些问题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环评领域出现种种乱象。
在法律问题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强调,法律属性是环评制度的前提,其关键在于法律红线不能被践踏。
但一些业内人士却认为,“《环评法》鼓励犯法”。
原来,《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而擅自开工建设的企业,相关部门应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
国内某权威研究机构的环评中心主任助理激动地说:“这(限期补办的做法)降低了环评的严肃性和必要性,使环评和办理营业执照一样,沦为单纯的手续。”
这将导致“对于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企业拆东墙补西墙地进行补救,但项目对文物等的损害,却是无法挽回的,其最终后果都由环境承担”。
此外,隐瞒情况、提供虚假材料也是环评行业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在今年1月环保部作出的处罚中,泉州市天龙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和重庆市渝北区空港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即因此被取消环评资质。
《环评法》规定,排放污染物和已有污染物叠加不能超标,项目才能上马。上述主任助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企业在作报告的时候,有可能改小现有污染物量,从而“假数真算”,这在业界并非个案。一些小项目的环评报告的话语权往往遭到工程方和地方政府的双重挤压,其结果往往是不被采纳或流于一纸空文。
信息必须公开
“环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信息公开。”宋国君说。
同时,信息公开还不能只是向同行公开,因为同行有某种利益纠结在其中。宋国君认为,环评的全部文件都要向公众公开,并被长期保留以供查阅。
然而,目前公众只可查询到在网上公开的环评报告简本,很难从中发现问题。信息不公开,也会降低专家评估的效果,因为专家缺乏公众监督,难保尽职尽责。
目前大量环评都由政府环保部门所属的事业机构来做,这就让其形成了垄断,并使监管效果打折,进而使得《环评法》的法律权威性进一步打折。
宋国君认为,环评本身应是企业行为,这种理念应当尽快体现在新修订的《环评法》中。而环保部则表示,2015年,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应全部完成脱钩改制,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三公开。
技术提升环评科学性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曾撰文指出:“离开科学性,环评就丧失了基本价值,作用无从发挥更无从谈起。”因此,要通过技术手段使环评更科学,并减轻环境污染。
然而,国内某大型科研机构生态中心环评部李主任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环评是个很复杂的技术问题,由于环评前置于项目建设,易受未知因素的影响。比如,环评预测的污染情况和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污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当初设定的环保措施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不仅如此,上文提到的环评中心主任助理认为,中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一个环评的项目还没建成,另一个新的项目就已经上马。虽然每个项目本身都符合排污标准,但其整体叠加效果却可能超过了环境容量。如果再加上那些利用法律漏洞,未批先建的项目,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将相差更远。
此外,“即便每次排放都符合标准,但对于土壤和水源来说,如果其没有很强的自然净化能力,积累也会造成污染”。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永龙说,更严重的是,不同企业的不同污染物之间还可能发生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其产生和治理并不是简单的过程。
由此看来,环评需要从生态角度科学评价项目的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这无疑是更复杂的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报》 (2013-02-2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