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志杨 来源:工人日报 发布时间:2013-12-27 9:11:57
选择字号:
一些学校将院士当做招牌 领头进行科研经费分配


被利益绑架 李法明画

  目前,我国的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中国工程院秦伯益院士开风气之先,自己申请,并于2005年获准退休。今年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申请退休,不料所在学校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婉拒。(据12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院士队伍应该建立有进有出的正常机制,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常流则清,人常动则新,因为“新”,院士队伍才能充满朝气与活力。鉴于此,院士“到点退休”应成定制。而目前改革院士终身制面临不少阻力,关键在于剥除院士称号背后的利益太难。院士作为“学术王国”里的“皇冠”,原本是一种至高的学术荣誉,承载了太多不该有的东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我国现有院士年龄主要集中于70至89岁,让院士也能颐养天年,方显社会对科学家的尊敬与关怀。难道我们还忍心让垂暮老人一生操劳而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吗?院士能够退休,推进两院院士队伍的年轻化,适当降低院士的平均年龄应该是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这既是对已做出贡献者的尊敬,也是给中青年人机会,推动新生力量的发展。80岁的工程院院士沈国舫主动申请退休,在打破院士终身制方面无疑做出了表率。

  院士称号是个荣誉,是对德高望重、学术卓有成效者的肯定。院士荣誉不能与利益挂钩,然而,现状是院士终身制荣誉的背后,是权势、资源和影响力。我国不少省份规定,院士在组建实验室、申请科研经费等方面享受优先权;在生活补助、医疗保健等方面甚至享受副省级待遇。院士荣誉不退休,这些待遇也就不会退休。

  而在有些学校看来,院士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线,既是一个招牌,也是一笔财富。在很多事情上,学校行政领导往往会把院士抬出来,让其成为高校科研能力的代言人,领头进行科研经费的分配、奖金评审、项目申请等。正因为院士的附加值有着强劲而深厚的社会土壤。所以一些高校、研究院等竞相用高额科研经费、年薪等来争夺院士,种种社会邀约不断,院士想退而不得、或者部分人尸位素餐、庸庸碌碌的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终止院士终身制,实行院士退休制,这是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面对改革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以大局为重,如今院士能够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改革的支持,学校却为利益所困成为改革的阻拦者,这岂不是一桩憾事? (原标题《打破院士终身制关键在利益“退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