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在网上的慕课学院学习吉他课程 陶磊 摄
席卷全球高校的慕课(MOOC),已开始向中小学领域渗透。在上海,这样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显现,但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目前的冲击力还极为有限。究竟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太根深蒂固,还是慕课本身就缺乏在基础教育生根的土壤?最近,这样的争议正在教育界内外引发一场讨论。
挺慕 在线学习效率高
纯属舶来品的“慕课(MOOC)”,“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0”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在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课程)。通俗地说,慕课就是散发于互联网上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慕课的到来,将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说,慕课首先能使学生远离家教,学生只需坐在家里,通过网络就能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而且又是免费的。其次,慕课还能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因为它是由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在上课,师资绝对有保障,供学生自主选择。最重要的是,通过慕课的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在线学习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提升了学习效率。
陈玉琨说,有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因此,国内今年暑假新成立的高中、初中和小学慕课联盟平台上出现的慕课,将每一个知识单元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并按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在7至10分钟。学生在看完后必须完成几道测试题,只有全部答对通过了,才能进入下一个微视频;如果答错没有通过,那么需要重新学习。这也是借助了网络游戏“通关”的理念。
慎慕 师生交流不可废
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物理特级教师倪闽景最近撰文,提出要用审慎研究的态度推进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由此,“挺慕”与“慎慕”的争鸣拉开帷幕。
在倪闽景看来,中小学与大学在教育要求与教育形态上有很大不同,因此推广慕课的方式与效果也会呈现出不小的差异。他说,首先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基础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未成年人,对于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和生理、心理方面的影响有很大不同。其次,高等教育的课程大多数是专业类课程,专注于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基础教育除了基础知识传授,还有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一点慕课是无法实现的。再则,高等教育的学生是经过选拔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好,而基础教育学生差异极大,教师的高水平更体现在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把握上,这个差异看上去无关紧要,但却是非常根本的问题。
“从现在的慕课现状来看,有人认为大量的知识可以放在课外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但是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悖教育伦理的——在课程标准高度统一和考试模式极其单一的情况下,让学生大量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势必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倪闽景表示。
折中 优质课也需辅导
有意思的是,就在“挺慕派”与“慎慕派”展开学术争鸣时,一个叫“视像中国(vChina)”的局域网课程,也已开始悄然在国内不少学校流传。业界也将其称作是游走在“挺慕”与“慎慕”间的“折中道路”。“视像中国”服务的是各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以课程交换的形式,使各校之间可以在校园网内享有来自外校的课程资源。师生异地的实时课堂,为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
七宝中学是“视像中国”项目在沪的领头学校,特级教师仇忠海校长说,无论是“挺慕”还是“慎慕”,都有其不完整的地方。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上网条件不比在家里,完全依靠网络自学、做作业等,也不太现实。
在仇忠海看来,2011年兴起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或许更适合于基础教育。所谓“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先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的辅导。它的好处一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进度;二是通过网络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生的问题所在,能够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辅导;三是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比如,我们可以把本校或其他学校最优秀教师的课录下来,让平行班的同学一起学习。当然,原来的授课教师很可能从课程主讲‘降’为辅导、答疑、作业评价的角色,但对学生来说,则是充分享有了优质的教育。”
提示 对教师要求更高
争论归争论,但沪上教育界对慕课进入中小学生实际学习领域的探索,几乎都抱着一种开放和信任的态度。陈玉琨说,本土化慕课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设置进阶作业和小测验,通过学生在慕课平台上完成的主客观作业,收集信息后,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实体课堂上的教师。教师在走进课堂前,首先要看一下学生慕课上的学习有什么困难和疑惑,然后有针对地给予指导。学生在家学了知识以后,学校并不是没任务了,相反要求更高了。学校更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组织师生和生生交流研讨。
同样,倪闽景也对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慕课提出了三个策略。一是以高中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能力,可以让优秀高中成立联盟,开发高中阶段各学科重点、难点部分的微课程,并建设作业和辅导的慕课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撑;二是以构建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全体系专题教育慕课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通过向全社会和各基层学校征集成熟的专题教育微课程来完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通过后给予相关专题的学习证书;三是以外语学科为突破口,采用全新的慕课模式,实现从哑巴外语到听说为主的外语学习转型,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成熟。 (原标题《舶来品慕课如何适应中国水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