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大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
让有余力的学生提早接触大学课程 |
图为高三学生正在复习准备参加高考。CFP
1月17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北大应国内部分中学的要求,合作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针对高二学有余力的学生,首批5门课程将于2013年春季学期在部分中学开设,7月组织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北大自主招生录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是全球诸多世界一流大学录取本科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年来,随着出国留学热的兴起,美国AP课程在国内中学生中并不陌生,许多国际学校都将其列为学校课程,但是,由中国本土大学和中学打造中国自己的大学先修课程,这还是第一次。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将分阶段进行
据了解,“中国大学先修课程”的规划、指导及组织工作将由“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委员会负责实施,委员会将由北大等相关学校人员组成,目前正在筹建之中。
课程的实施也将分阶段进行,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十一学校、北大附中、杭州第二中学等合作中学将在现有高中选修课体系里,开设微积分、电磁学、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五门“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根据计划,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还将陆续推出线性代数、几何学、力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化学前沿、经典名篇选读、世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科学、心理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十余门先修课程,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建成三十门左右不同学科的先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为支持“中国大学先修课程”项目的实施,应合作中学要求,先修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先期由北京大学相关学科资深教授和试点中学富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共同制定。为确保课程质量,将定期对教学大纲进行更新,并组织北京大学相关院系对中学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
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秦春华表示,“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北大将积极与清华、复旦、天津大学等兄弟院校联系,也希望更多的大学和中学能参与到“中国大学先修课程”中来。
为何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据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柳彬教授介绍,北大之所以与中学合作试水“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大学与中学的有机联系不应当被高考割裂,中学教育不应当异化为高考强化训练班。保护孩子的天性,鼓励他们的求知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比单纯追求高考分数更为重要,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条件。国外实践经验以及有关研究充分表明,大学先修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北大附中校长王铮、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和柳彬教授将“大学先修课程”的好处总结为4点:首先,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内容,可以为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其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早开始接触大学课程,可以为将来理性地选择大学相关专业奠定基础。第三,通过有准备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更广、层次更深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面对挑战时的自信,同时培养了思维方法和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第四,选修大学先修课程显示学生有能力接受并完成大学教育,表明学生具有接受挑战的热情,并充分展示自己某方面的学业成就,将为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提供重要内容和有利条件。
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在中学开设后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从众和学业攀比,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呢?
对此,李希贵承认,这是中学将面临的最现实的挑战。“仅靠家长和学生来判断是否适合参与课程,是很难的,我觉得还是要由学校来参与,由委员会来把把关。”王铮认为,“大学先修课程”只是中学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基本课程没有学好,而只凭先修课成绩,是不可能得到大学认可的,另外,先修课程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相信学生在选择时会量力而行。叶翠微说:“先修课程这个新鲜事物一开始时,学生和家长大多会想参加,但只要给他们以合理的建议,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相信他们会依照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择。”
秦春华说:“大学先修课程,首先是在中学现有的选修课体系中进行的,没有另行给学生再出课程。大学先修课程只是对学生进行选拔时的诸多因素之一,相对来说负担要小。大学先修课程与传统中学课程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它不是讲授,不是解题,更多的是讨论、实验、论文、阅读原典文献,是学习大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就目前而言,北大与中学合作试水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面临着如何设置课程、师资缺乏、怎么考试,成绩又如何使用等诸多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