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晓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9-19 8:12:30
选择字号:
庄小威、菲尔普斯和福建农林大学
 
■卢晓东
 
在顶尖人才培养方面,其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艺术、体育领域的规律惊人相似,那就是一对一培养,或者说学校保持尽可能小的生师比以保证师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沟通。我们在体育领域似乎把握了这个规律,比如很多有潜能的奥运选手很早就有了一对一的教练,比如刘翔、李娜等似乎还有多对一的好几位教练。对规律的把握帮助我们在奥运中取得了好成绩,2008年和2012年两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都没有让我们失望。
 
在自然科学领域,一对一的培养同样是重要规律。最近几年,李政道先生几次演讲中都深情地提到了他的博士生导师费米。作为物理学大师,那时的费米如日中天,但仍然每周挤出一下午时间与李政道单独讨论科学问题。李政道多次强调,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有良师的指导和一段密切的“师生共同研究过程”,因为基础研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方法,而这“必须是老师一对一地带着学生一块儿作研究”才能潜移默化传授的。
 
必须承认,在教育领域我们并没有把握这个规律。在微观层面,教师几乎没有人每周能有一个下午和本科生聊天,博士生导师也少有人每周能有一个下午和博士生们单独讨论,所以我们不能高效地将缄默知识传承给学生们。在宏观层面,保证一对一的师生接触需要很小的生师比,在教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应当尽量少招生,包括少招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很少学校会这样做,我们的教育财政拨款政策也不允许这样做。失于把握规律,学校、财政部和教育部都难以推卸责任。
 
李政道先生同时提出,学生的老师需要是良师。良师当然同样重要,与平庸的师傅一对一学习,学生怕要更加平庸。北京大学暑期延请哈佛大学庄小威教授前来演讲,我有幸躬逢其盛。今年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庄小威教授才40岁,几乎是最年轻的院士了。在庄小威教授的演讲中,她也同样深情地提到她博士后期间的导师——时任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诺贝奖获得者朱棣文。这样一位良师在她博士后期间给予她什么了呢?朱棣文在听取学生的科研设想时,常常有很丰富的面部表情,只有听到真正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选题和方向时,他才会“扬眉毛”。在失败和哭过多次后,庄小威终于获得了朱棣文扬眉毛的鼓励。朱棣文给予庄小威的是什么呢?我们不能准确地通过语言表达这类缄默知识,这是他们师徒之间心领神会的东西,类似佛祖拈花一笑。但如果非要表达,大约可以说成一种科研的预见力或者鉴赏力,这种鉴赏力帮助学生否定了枝节性的构想,而把他们引向重要的问题和可以突破的方向。
 
庄小威与李政道先生一样都得遇名师,并且名师采取了正确的符合规律的教育方法。所谓名师出高徒,朱棣文无疑是一位名师。
 
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学士学位,本科是一位双学位毕业生,他之后于1976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菲尔普斯这位游泳奇才先后在三次奥运会上独得18枚金牌,其中2004年悉尼奥运会6枚,2008年北京奥运会8枚,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继续辉煌,获得4枚金牌并宣布退役。如果说菲尔普斯是高徒,他的教练一定是名师。那么菲尔普斯的教练是谁呢?
 
菲尔普斯的教练名叫鲍勃·鲍曼(Bob Bowman),他本科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主修专业是儿童心理学,辅修专业是古典音乐作曲,同时担任学校游泳队队长。这位名师与朱棣文类似之处在于,他本科也是一位双学位毕业生。那么,这两个领域的知识背景与菲尔普斯的成功有什么关系呢?
 
菲尔普斯11岁时鲍曼就发现了他的潜力并成为其教练,师生关系一直持续到2012年奥运会后。菲尔普斯从小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我们可以判断出在其初期训练中,鲍曼儿童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作为世界顶尖的游泳选手,菲尔普斯的身体条件与其他发达国家选手之间差别难分伯仲,科技训练水平也基本接近,金牌银牌最后差别很可能体现于其游泳节奏。这时,我们会发现鲍曼“古典音乐作曲”专业知识的力量,菲尔普斯的节奏与贝多芬、马勒有关。
 
儿童心理学、古典音乐作曲与菲尔普斯独一无二的成功就这样奇怪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即使鲍曼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怕也难以预计。但这就是知识结构和教育制度“巨大的弹性”,是其创造性的关键之一。新加坡总理李显龙9月6日在中央党校发表演讲,他说:“虽然美国目前面临很多难题,但它不是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美国社会有着巨大的弹性和创造力,这吸引着全世界的天才们,包括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于是,庄小威、菲尔普斯就因为朱棣文、鲍曼作为导师所具有的跨学科知识结构的共同性联系在一起,这种跨学科知识结构的独特性和背后的教育制度不就是李显龙所说的“美国社会巨大的弹性和创造力”之一吗?
 
2009年2月福建省出台“关于在全省高校毕业生中试行双学位、 双专业教育的意见 ”(闽教高[2009]9号 ),力图促进双学位教育发展。笔者2009年3月在《科学时报》(《中国科学报》前身)撰文《福建出台“双学位”政策,教育部亟待跟进》,呼吁教育部对双学位教育的系统政策予以研究、规范和促进。现在看教育部并未行动。
 
福建农林大学在福建省政策支持下积极开始双学位教育,但最近多位毕业生通过央广新闻热线反映,在校期间他们在完成本专业学习的同时获得的双学位“并不被认可”,“学位证成废纸”,因而其就业遇到了一定的程序性困难。
 
有观点因此倾向再次否定辅修和双学位教育,但庄小威和菲尔普斯告诉我们,这种价值难以否定。当我们注意到我们的制度尚不能培养出朱棣文和鲍曼时,当学生还不能自由地构建独特的知识结构时,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的困难再次表明,教育部应当跟进了,这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一个方面。
 
《中国科学报》 (2012-09-19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