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爱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9-17 7:47:39
选择字号:
武维华院士:农作物“吃喝”成问题
 
■本报见习记者 孙爱民
 
“现代农业并不是依赖机械并大量地用药、施肥,而是讲求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品质。”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近日在首都图书馆举办的公益讲座中表示,“要实现农业上的资源高效利用,不但要节水、节肥,还要节地。”
 
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实现增长,2011年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5.7亿吨。“但粮食安全的形势还是很严峻,未来粮食安全将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武维华表示。
 
在武维华看来,传统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但农作物同样有自身的粮食安全问题。“缓解粮食危机需要先解决农作物的‘吃喝’问题。”
 
土地、水、肥是农作物“吃喝”的三要素。武维华认为,我们国家农作物的“吃喝”问题很大,水不足,肥不够,还经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
 
数据显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耕地以每年1000万亩的速度递减。直到近几年,受到国家“18亿亩红线”的限制,耕地高速减少的局面才有所缓解。
 
“然而,这18亿亩是算上种植蔬菜、林果等耕地的总面积,粮食作物只占16亿亩。”武维华说,“我国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一点的口粮地,远远低于上世纪50年代。”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必备物质,然而,我国土壤,特别是南方的酸性土壤,大量缺少磷和钾。“我国磷矿大部分没有开采价值。”
 
施用化肥是我国粮食产区提高土壤肥力的主要方法,然而,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却每况愈下。据武维华介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每施一公斤纯氮,可以增产15~20公斤粮食,现在却只能增产4~5公斤粮食。
 
“黄淮海和太湖流域的很多地区不施氮肥反而增产,但当地农民却不知道,甚至在施肥时还相互攀比。我国土地面积占全球的7%左右,氮肥的总用量却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武维华无奈地表示。
 
武维华指出:“之前国家中长期肥料发展规划曾提到,我国化肥的总用量将在2030年突破6000万吨,但这个数字现在就已经被突破了,其中发挥主要‘贡献’的就是氮肥。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山东省,氮肥利用率只有10%,也就是说,每施10公斤氮肥只有1公斤由农作物吸收。”
 
“不只是氮的利用率低,实际上磷、钾还有水的利用率都很低。”武维华说,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措施与作物品种选择不当。
 
在农作物“吃喝”成问题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发展生态农业,也就是实行资源利用减量化、中间产物再利用、废弃物再资源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界应该追求稳产、缓慢的增长,而不是高产,这样才能让后代拥有现在的粮食”。
 
其中,资源利用减量化是源头,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首要任务。武维华表示,要实现氮磷钾等资源的高效利用,还要多选用耐旱耐盐的品种。“我们期望种在地里的庄稼能够少喝水、少用肥、少用耕地,还能产出足够、品质比较高的粮食。”
 
“我们希望未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引下,在若干年内能够研制出氮磷钾利用高效,耐旱、盐、高温、低温,能抗病虫,环境友好以及资源节约的新品种。”武维华最后表示,“这样的话,农作物‘吃喝’问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中国科学报》 (2012-09-17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