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告警告称,亚洲的小麦和玉米产量将最早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这将潜在地对粮食安全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以往的气候变化预测跨越的很长的时间范围:举个例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着重对2050年至2100年的期间的变化进行预测。新报告《粮食安全:亚洲干旱影响的近期预测》则侧重于本世纪的二十年代,并强调地区的决策者需要马上做出应对。
这份由‘低碳未来’英国中心于7月份以草案形式发布的报告,平均了12个全球‘尖端科学’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报告发现,与1990年至2005年期间比较,本世纪二十年代整个亚洲大部分地区将见证日益严重的干旱,这主要是因为来自季节性降雨的淡水供应的减少。
这是已经是南亚很多地区的一个值得关心问题了,那里今年少有季风降雨已经导致农民感到惊恐。
“中国和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也是亚洲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利兹大学气候和大气科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物理科学教授Piers Forster在该报告的前言中写道。
“我们预测他们的小麦和玉米的收成会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除非国家和社区能迅速地适应他们的农业实践。”
报告还发现,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有相对的优势来适应气候变化。与此同时,印度被发现在适应其小麦生产及印度的中部和北部适应其玉米生产的能力方面是最弱的国家之一。
报告建议了在下一个十年中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立即采取行动来改善水资源管理;农业实践的适应,如交替播期;以及更有效地使用化肥和农药。
位于中国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作物专家王保通也认同报告的发现。他表示,在这样一个正在经历人口、城市化、耕地面积增长的大国,面临气候变化的粮食生产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然而同一所大学的另外一位作物专家胡小平表示,中国的干旱没有报告描绘的那么严重。他补充道,中国正在研究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方法。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