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立梅 来源:新闻晚报 发布时间:2012-8-13 16:53:39
选择字号:
对话叶叔华院士:吃不了苦,做什么科学家

◆天文学家叶叔华 何雯亚 摄

谈从政
 
我有一点士大夫思想,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官、不求财
 
记:很多科技工作者,“学而优则仕”。您曾经想到过转型吗?
 
叶:我有过从政的机会,也确实担任过公职,但我太爱自己的专业,从来没有放弃专业。每个人的志向不一样,我的思想成形是在中国的古书里,有一点士大夫思想,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官、求财。在这方面我和老伴的想法是一致的,实际上我们家非常简单。我中午在天文台食堂吃饭,多买一些带回家当晚饭。我们对物质的要求不高,以前过的日子比现在艰苦得多。
 
谈婚姻
 
白头偕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最遗憾老伴最困难时没有陪在身边
 
记:在您的一生中,有过现在想起来觉得挺遗憾的事吗?
 
叶:就是1995年程先生骨折那次,他开刀第三天我就去美国开会了,这件事我是对不起他。交大数学系的人向我保证,会全面负责程先生的健康。但他后来有一次就说过,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不在我身边。确实是这样。他这也不是抱怨,他一直是支持我工作的,但这句话也是很重的,对吧?是很重的。
 
记:但你们依然是公认的恩爱夫妻,我想听听您对婚姻的看法。
 
叶:在我看来,婚姻就是一种承诺。你看外国婚礼上的誓言,“不论是贫困、生病,我们都要在一起。”这跟中国不一样,中国讲究的是白头偕老、百年好合,没有说中间要经历什么。其实那个过程更重要,比结果重要多了。
 
谈生命
 
连恒星都有生老病死,人生更短,我只希望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
 
记:那叶先生,您又如何看待一个人的生命过程呢?
 
叶:我自己是学天文的,我知道就连恒星都有生老病死,要重新化为宇宙当中的物质。与宇宙中天体的发展过程相比,整个人类的生存史只不过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段,人生更是短得不得了。死亡,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我只希望自己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如果我生了一个不能治好的病,我就不要去治了,那不过是浪费医药,浪费人力。
 
谈教育
 
科学家都不愿意让孩子做科学,这是个问题
 
记:现在把做科学家当成理想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大家普遍认为,做科学是要吃苦的。
 
叶:吃不了苦,你做什么科学家?现在最大的坏处是每个家庭都太宝贝孩子了,日本比我们好得多,比较注意锻炼孩子吃苦的能力。
 
我不是批评中国的孩子,外国也是这样,真正肯做科学的人不多。我们国外的同行,都感叹说不要让孩子做科学家,做银行家多好,赚钱快。你看科学家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做科学了。
 
我自己的家庭教育很简单,就是父母给孩子做出榜样。我只有一个儿子,从他小时候起,每天吃过晚饭就看到父母分别看书,他也就跟着看书。特殊时期,他下工厂劳动,当了10年清砂工,白天是很重的劳动,晚上同一个房间的工人都在打牌,非常吵,但他一个人坐在上铺看书,根本不需要我们提醒。恢复高考之后,他很快考上了大学。
 
谈男女平等
 
当年说50年后男女天文台长一样多,现在看来过于乐观了
 
记:您怎么看待现代女性的地位?
 
叶: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带团到法国去,那是我第一次出国。送别的时候,主办方很热情,说:为女天文台长干杯。我记得我当时说,五十年以后,女天文台长就能跟男天文台长一样多了,就不用专门为女性干杯了。现在看来,我讲的过于乐观了。男女不平等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你解剖一下自己,你自己都有。比如你生了个儿子,你希望他将来的爱人,学历比他高还是低?能力比他强还是差?你担心你儿子受委屈,希望他妻子不要比他强,你才觉得满意。所以男女平等,不是一句口号、一个政策那么简单,得从人们的内心改变才行。当然,这个进程正在加快,我相信会越来越快。
 
寄语年轻人
 
要做地上的盐,世上的光
 
记:您怎么看待当下年轻人的工作状态?
 
叶:建国初期,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唯一的方向,所有自己的事情都可以被放在一边。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不敢冒然批评现在的年轻人。古书说“不患贫而患不均”,太贫也不行,但现在“不均”是很突出的问题。
 
但我愿意一再对年轻人说,国家的需要还在这里,需要我们做点事情。中国现在是大国,但还不是富国,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就我自己来说,很高兴看到新一辈的人才已不少了。我喜欢所有愿意工作的人,谁愿意努力工作,谁能提出一些有用的想法,我都愿意支持他。
 
记:能否以您的个人经验,给年轻人一些建议?
 
叶:每个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都是一份很珍贵的贡献。并不是说你是科学家,你就有贡献,我是普通人,我就没贡献了。一个打扫公厕的女工李影,把公厕清理得像家一样整洁温馨。人家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她做到了,这就是一份很大的贡献。假如每个人都这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的社会怎么会不进步呢?
 
我是学天文的,我可以看到一个如此广袤的世界,身边一点小小的不如意,我觉得不值一提,都是能够克服的。我是不信神的,但我一直抱有为善、为国、为民的想法。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我很推崇这一句:要做地上的盐,世上的光。盐是最便宜的,但大家都需要;光可以照亮你的周围,你也许不能做一个名人,但你总可以做一个好邻居、好工作人员吧?尽到你的力量、做好份内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是看做不做。
 
◎记者手记
 
先生之美
 
采访完毕,叶叔华的秘书周女士立刻迎上来,心疼地对她说:我忘记在你旁边放杯水了,你看你,说了一个半小时,一口水也没喝!
 
我们都觉得抱歉。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们只管兴致勃勃地提问、上窜下跳地拍照,忽略了面前的采访对象是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或者还因为,叶叔华的反应之快速、思路之清晰,让我们完全忽略了她的年龄。
 
因为工作关系,我们采访过很多名人明星。一个女人要被称赞“漂亮”,很轻松;但要让人承认她是“美丽”的,不容易,可我们却都愿意承认叶叔华之“美丽”。无论在她笑意盈盈地说“中文是美的,天文也是美的”、说“苏轼很有现代天文观,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动的”的时候,还是她双目炯炯地说“我连牛棚都进去过,还怕什么呢”、说“我们这代人,坚持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她都是“美丽”的。
 
她是那种,因为心里有所爱,有所向,因而眼中有神、脸上有光、走路有风的女人。就如她自己所说:认准了方向之后,接下去就是往前走,心无旁骛。所以她能在最高级别的国际会议上据理力争、侃侃而谈,也能把包装蛋糕盒的缎带扎到头上去——这种不经意之举,简直是为她的“美丽”加分的。
 
当然,我不能说她就是“完美的”。她的雷厉风行、锲而不舍会被看成不够“活络”,可能会带给他人一些压力;她坦承自己不擅长家务,工作日就从单位食堂带饭给老伴吃。但是,在内心世界里,她是圆满而无愧的。我想这是因为: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把国家的需要排在所有事情的最前面,而这可能也是他们那一代老科学家的共同特色。
 
她所说的,她都信;她所信的,她在做。不矛盾、不纠结、不分裂。无须借助外力来打通任督二脉,无须什么思想来醍醐灌顶。先生之美,在于眉目舒展,通透自然。
 
愿叶先生永远健康、美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