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雁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25 8:19:15
选择字号:
以国际合作助力“创新2020”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吸引更多“孔雀”飞中国
 
■本报记者 徐雁龙
 
Peter Fritsch非常珍视在中国西南边疆工作的这3个月。
 
如果在研究所,他每天早上7点半便会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野外考察,他更是尽心尽力,即使山高路陡石碎难行,使两只脚的大拇指趾甲淤血脱离,他也会忍痛完成工作。
 
Fritsch是美国加州科学院植物学系执行主席、标本馆馆长。2011年7月到9月,在中科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项目的资助下,他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开展了3个月的合作研究。
 
其间,Fritsch协助昆明植物所标本馆鉴定了山柳科、杜鹃花科、豆科等相关属以及部分高黎贡山植物标本,并与中方科研人员一同赴滇西北、川西和藏东南开展了为期15天的横断山区白珠树属植物资源考察,发现了白珠树属若干新种。相关成果合作发表在美国《系统植物学》杂志上。
 
Fritsch的此次中国之行,并非是双方首次合作。
 
早在2005年,他就与该所李德铢团队开展了“环太平洋分布的杜鹃花科白珠树族植物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双方共同发表论文11篇。
 
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说:“Fritsch的来访,为进一步促进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科学院植物学系间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Fritsch的经历也折射出昆明植物所在国际合作方面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早在1938年建所初期,昆明植物所的胡先骕、俞德浚、蔡希陶等老一辈科学家,就先后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皇家园艺学会及美国哈佛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启了研究所国际合作的传统。
 
进入新世纪以来,昆明植物所更是进一步认识到国际合作的价值。
 
研究所“创新2020”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区域特色显著、贡献突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一流研究所。对此,李德铢表示:“唯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基于此,昆明植物所积极部署国际合作战略,不断加强与欧、美、日等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参与重大国际科技计划,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创新人才,并加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几十年的国际科技合作积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8~2000年间,昆明植物所与国外签署合作协议或备忘录12项,2001~2005年为24项,2006~2011年达到79项。合作对象涉及21个国家的86个科研机构、大学、企业或国际组织。其中,2006~2011年,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到位的研究或合同经费达到5876万元,与国外学者联合发表SCI论文323篇。
 
同时,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部分,昆明植物所通过全职聘用、聘任荣誉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等方式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或技术人才前来进行长期工作或短期访问交流。2006年至2011年,研究所聘任外籍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5人;受聘在研究所开展全职工作的外国专家有26人,Fritsch正是其中一位。
 
目前,在美国,白珠树属和越橘属植物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已非常成熟,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园艺等领域。而在中国,白珠树属和越橘属虽具有高度的物种多样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开发现状不甚乐观。
 
李德铢告诉记者,研究所已和Fritsch的团队在研究定位、研究生培养、合作成果共享方式等方面达成了初步共识,将就有关物种的形成和分布作更深入的研究,对相关类群的可持续利用及开发进行评估,为社会生产实践提供相关理论指导。
 
虽然Fritsch的此次中国之行只有三个月,但这仅仅是双方合作的开始。Fritsch希望,双方的合作能“让中国人吃上更多种类的蓝莓类水果”。
 
《中国科学报》 (2012-05-25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