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教育学会统计,2010至2011学年,有超过15.7万名中国学生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注册学习,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1.8%,比2008至2009学年增加了60.4%。其中,大部分学生是研究生,本科生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欧美媒体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报道,早已铺天盖地;现在,看看阿联酋的媒体怎么看这件事儿吧!
阿联酋《民族报》5月14日报道说,有许多因素正促使中国学生留学海外,原因之一是考入中国大学要经过激烈的竞争。学生们通常认为他们在国外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质量的教育机构学习。
这还与海外教育享有的声誉有关。人们认为与中国死板的教学方法相比,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具思辨性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国外接受教育,也将获得更多的移民机会。
留学热自然引发留学咨询行业生意兴隆。据称,中国有400多家类似机构在运营。彭博新闻社引用高等教育网站Zinch中国发布的报告称,申请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80%的人是通过留学机构完成的。颇具争议的是,除了帮助学生填写表格,许多报告都说,上述机构还为学生代写申请信或提供伪造的学校推荐信。
留学热一方面说明中国学生或学生家长觉得欧美教育好,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他们对国内教育状况的不满。日本《东洋经济》周刊给出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中国大学的经营难,犹如慢骑自行车。
首先,是大学没有量体裁衣地规范化运营,导致相当一部分银行贷款无力偿还。中国甚至有很多大学的负债总额超过了资产总额,他们拆东墙补西墙、以贷还贷,这就像慢骑自行车———只要停下就会摔倒。
其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也成为社会问题。有人说,中国大学教育质量不高,使中看不中用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大学教育令人失望,于是乎,有些公司自谋出路。瑞士《星期日周报》5月13日报道,有些外企,采取学徒制对抗孔夫子。
瑞士布勒集团中国分公司招聘的毕业生常常达不到技术要求,因为他们只为学习而学习。该公司总裁弗格特里说,给一个中国大学生小组100本书,他们一周就能记住内容。但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却会陷入困境。
为了竞争,布勒公司需要更具创造力的人才。他们与中国的大学合作,给大学生提供近似瑞士模式的“双元制”学徒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在工厂的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
《星期日周报》认为,这些企业如今正面临挑战:在中国,“双元制”学徒培训制度不但是个未知领域,且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抵触。这是文化决定的。中国的孔夫子儒家体系,千百年来一直有种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贫穷农村的男孩,通过严格的教育最后成为官员。若硬要在中国推行“双元制”,势必触及其旧教育体系的变革。
当然,中国的教育制度也并非一无是处。最起码,中国孩子的学习能力绝对是超一流的。来到英国就读哈罗公学的中国学生中,大多数人成绩优异,他们被牛津和剑桥录取的比例很高——高于英国学生的录取比例。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据此刊文称, 中国孩子已将英国孩子甩在身后。
文章指出,英中两国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差别不容忽视。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对英国学生来说有好处,这样他们就可以“意识到中国孩子将来会主导世界,而不是梦游般地进入下一个时代,以为英国将成为全球大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