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洁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2-4-30 10:52:58
选择字号:
本科课程几乎没有,选修课亦寥寥无几
清华大学教授杨广文:超算普及要从大学生抓起
■本报记者 闫洁
近日,首届中国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在京鸣金收兵。清华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顺利拿到6月在德国汉堡举行的超算领域“世界杯”赛事——ISC12国际大学生超算总决赛的两张入场券。
这也是我国首次参与举办国际级别超算赛事:27所国内高校报名参加,最后6支队伍参与决赛角逐。
大赛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杨广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其实,这样的数字他并不满意。
“我们的赛事通知可是提前下发给了300余所高校。现在看来,300:27的参与度不尽如人意。”
杨广文认为,理想状态应该有100个队报名参赛。但现实情况却是:即使是已报名的27个队中,也有很多大学生赛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超级计算机。
“人才培养与超算实际需求脱节、缺乏交叉学科人才,已成为制约当前我国超级计算发展的瓶颈问题。”杨广文担忧地表示,“超级计算教育应该加强,尤其是在交叉学科方面。超算普及要从大学生抓起。”
交叉性学科人才缺乏
从美国的“走鹃”、中国的“天河-1A”和“神威蓝光”,到日本的“京”,短短几年时间,全球超级计算机已从每秒百万亿次跨入万万亿次时代。
在这场超级计算的军备竞赛中,储备人才的实力如何直接决定了各国在超算“马拉松”中,到底能够跑多远。
在最新一期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上,中国共有74台超级计算机上榜,总数上仅次于美国,位列亚军。然而,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硬件技术,我国在超算软件、人才培育层面上的欠缺同样暴露出来。
杨广文告诉记者,各大超算中心在实际应用中碰到的种种症结,其根源在于人才问题。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就是与材料科学、 等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过程,这需要大量的交叉学科人才。
“目前,我国的高校在本科阶段面向超级计算设置的专业课程几乎没有,能将其纳入选修课的学校也寥寥无几。而计算化学、计算物理等交叉学科设置得更少,人才培养与超算实际发展脱节。”杨广文表示。
以此次超算竞赛为例,参赛学生基本来自计算机专业,极少有应用学科。很多学校没有参赛,也是受制于交叉型学科人才的缺乏而有心无力。
国家“863”计划“高效能计算机及网格服务环境”重大项目总体组组长钱德沛则认为,我国超算领域人才的缺乏程度不亚于中国足球。“能否充分发挥高性能计算的作用,取决于我们有没有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只有有了人才,硬件才能发挥作用。”
钱德沛表示,近年来他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国外取得学位回来、为国效力的学者们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才带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和发展。“面对这样一种现象,就要问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制度:为什么不能像美国等世界超算强国那样,培养出可以熟练使用计算工具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大批人才?”
将超算变成大学生基础课
此次超算竞赛,国防科技大学代表队获得亚军。对于人才培养,参赛队指导教师张春元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搞超算能有点上瘾。
钱德沛则表示,从“863”项目的角度来讲,当前他们力所能及的是将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向大学生开放,拿出一些资源来专门让大学生使用。
同时,他认为,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把超级计算学科变成大学生培养的基础课。“如果有一天能把高性能计算、计算科学、计算方法以及软件实现的技术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训练,那我们国家的超级计算机也好,计算科学也好,都会发展得非常好。”
已同高性能计算打了十几年交道的浪潮集团高性能产品部总经理刘军,更直接地感受到我国超算发展对人才的渴求。
他告诉记者,在高性能计算产业中,产品研发比较倾向于计算机学科,但现在更关注的是应用软件的开发,这方面急需有应用学科背景的学生。但是,超算应用人才需要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学习,培养周期很长,因此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接触超算,把学习应用超算作为兴趣爱好,对我国超算人才的培养储备十分重要。
“为此,浪潮设立了高性能计算创新奖励基金,加大对超算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同时,与各科研院所、超算中心加强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人才实习培训基地等方式,为超算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资源。”刘军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2-04-30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