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远大集团用15天时间在湖南湘阴县建造出“9度抗震、5倍节能、20倍空气净化、只产生1%建筑垃圾”的30层可持续建筑。新华社供图
■本报记者 王卉
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这一点,目前正得到官方和很多专家的认可。
“十年前,大家没有这个意识。现在,各级官员和公众的认识完全不同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朱颖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现在技术储备不是最大的问题,关键是意识和政策。”朱颖心强调。
时机已成熟
住建部相关机构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专家对《中国科学报》说:“中国的绿色建筑产业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完全依靠市场——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我们有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
国际上,节能减排的潮流势不可挡,各国政要在众多国际会议中反复讨论该议题。联合国相关机构也特别期望中国能有更多的绿色建筑,为全球节能减排效力。
国内也已打好了相关基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即进行了一系列标准规范体系的编制。不仅针对居住建筑,也包括公共建筑,如办公楼、商厦和旅馆,还有不同的工业建筑。
“而且,我们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是针对全过程的。”该专家表示,从建材开采、生产、运输到施工,再到建筑的运行、维修,甚至包括建筑物的拆解和最后的废弃物处理,都要求节能减排。
“我们节能减排不是空话,是要拿出具体数据来说话的,比如现在的建筑比过去的建筑减少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位专家说,相关课题正在组织国内外专家进行研究。
而国家“十二五”规划也首次对绿色建筑提出明确要求。
做得好不会增加多少成本
在大家的想象中,绿色建筑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那么,对成本上升的担忧是否会影响建筑企业的积极性?
朱颖心的答复是:如果做得好,不会增加多少成本,比如陕北窑洞就属于绿色建筑,可以借鉴这样一些传统的绿色节能方式。“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建筑设计和技术的优化,并不意味着要附加很多新产品。”
“中国搞绿色建筑采用的是实用技术,不是高科技的堆砌。”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这样认为。
“从现实的操作性来说,推行绿色建筑不是大问题。有些人炒作,是为多卖产品,或者赚取更多利益。”朱颖心表示。
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王小燕则对《中国科学报》介绍,绿色建筑的很多方面是有国家补贴的,如加装外墙保温、太阳能设备等。
绿色建筑发展前景乐观
“绿色建筑的标识认定一定要严格,要授予那些真正做到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的建筑。”朱颖心建议,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朱颖心举例说,日本给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以银行利率贷款优惠,或者给予容积率的优惠。尤其是容积率方面的优惠,对发展商来说,是一个很强的激励。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现在全国的绿色建筑比例尚不到1%,未来的“蛋糕”是很大的,将会迎来一个绿色建筑的高速发展期。而且,不仅是面向新建筑,面向既有建筑的工作也已开始。在他看来,绿色建筑还可带动经济增长,带动很多以前没有或者很小的产业,比如外墙外保温、地源热泵、遮阳等。
不过,记者接触的业内专家都强调,绿色建筑的推行要因地制宜。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每个地区的情况也不同。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做。
王小燕则透露,在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2012年的工作规划中,包括了在贵州毕节市、六盘水市进行沟通对接,参与两市城市建设,为两市建筑工程项目提供优质节能减排技术、产品以及高效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绿色建筑的核心就是节能。‘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投入超过3万亿元用于低碳产业的发展,由此带动的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将有约15万亿元进入低碳产业领域。”王小燕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中国科学报》 (2012-04-23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