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16 8:37:49
选择字号:
上海科普大讲坛聚焦远古化石
 
本报讯(记者黄辛)以“从中华龙鸟到远古昆虫——化石诉说的古老故事”为主题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十六讲日前在沪举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季强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任东分别以《鸟类起源》和《昆虫与植物协同演化》为题发表演讲。
 
季强在我国辽宁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长羽毛的恐龙——中华龙鸟。他认为,鸟类起源于小型食肉性恐龙,因此应撤销“鸟纲”,把鸟类和恐龙一起归入“恐龙纲”。
 
鸟类起源是多年来困扰国际科学界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科学家们主要分成两大派别:一派认为鸟类由初龙类爬行动物演化而来,另一派认为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始祖鸟化石一度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但如今科学界普遍认为,始祖鸟并不属于鸟类,而是恐龙。
 
1996年,我国辽西农民在种地时发现了一种恐龙化石。季强等人发现,它的嘴里长有巨齿,从头至尾才76厘米,是典型的小型食肉恐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恐龙化石上发现了长有羽毛的印迹,让恐龙和鸟类发生了关联。最终,季强等人把它命名为“中华龙鸟”。
 
随后,我国辽宁又出土了一系列长羽毛的恐龙和原始鸟类化石,使“鸟类起源于小型食肉性恐龙”的观点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接受和肯定。
 
季强指出,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对“鸟”作出权威性的定义。林奈设立“鸟纲”时,认为鸟的最显著特征是长有羽毛,但如今发现了长羽毛的恐龙,这一特征就不能用来定义鸟类了。他甚至表示:“恐龙没有灭绝,家里的鸡、水里的鸭、天上飞的大雁都是恐龙的后代。”
 
任东则主要从宏观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开展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以古昆虫学,尤其是重要经济昆虫的起源演化研究作为主攻目标。在他看来,昆虫对植物的传粉是最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
 
任东指出,我国中生代晚期的传粉昆虫为研究虫媒植物和有花植物(被子植物)的起源及昆虫与植物的协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最新发现的距今1.6亿年的中侏罗世时期传粉昆虫与虫媒裸子植物之间存在着一种新的传粉模式,这是目前为止最早的关于传粉昆虫和虫媒植物之间协同演化的例子。
 
任东告诉听众,最新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叶状拟态昆虫,将昆虫叶状拟态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2亿年,这证明在中生代时期昆虫与裸子植物间已出现了特异性的协同进化关系。“这种特殊的进化关系的消失与被子植物的起源有关。”
 
《中国科学报》 (2012-03-16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