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博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3-13 12:25:03
选择字号:
再谈科研经费改革:蛋糕不在谁来分而在怎么分
 
“有人说,应当把某些部门的经费收到一个口袋里,统一使用,避免分散。其实蛋糕不在于谁来分,而在于怎么分。”谈到科研经费的发放,中科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局长、政协委员田静有一番见解。两会上,不少科技界政协委员再次提起了科研经费体制改革的老话题。
 
资助基础科研要稳,不一定高
 
“科技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和竞争前技术的研发,另一类是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田静说,“前者是为国家和人类的未来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在哪个国家都属于政府必须支持的事业行为。个别国际大企业出于公益和长远考虑,可能会出少量资源支持。但绝大多数企业限于经营风险和业绩压力,都不会在这方面掏钱。”
 
田静认为,政府资助基础科研要搞清楚,拿出的是公共事业费,而不是投资。“该保则保,该放则放。保者稳而不见得高,由政府做到位;放者高而不见得稳。”在田静看来,资助基础科研,钱不必多,但要稳定。
 
“研究人员与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能力,找准定位,各得其所。”田静认为,理想的状况是“大家不再是跟着钱走,而是以自己擅长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导向”。
 
竞争性经费,让自由探索依附于计划
 
“现在我国的科研经费前所未有地高。但大部分都是竞争性的资金,非竞争性的太少。”中科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表示,这样无法营造让研究人员潜心钻研的环境。
 
周玉梅列举了国家资助的几种方式:国家科技计划经费、公益性行业经费、科研条件建设经费、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其中前三项是科技投入增长的重点,但均为竞争性经费。
 
在周玉梅看来,国家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考虑其自由探索的特性。“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由科学家自己提出选题;别的资金不允许科学家自报选题,研究人员只能将自己的课题向国家项目上靠。这导致科研成为计划性行为,违背科研规律。”
 
周玉梅还认为:“发放竞争性经费,各个环节都需要专家。本应在一线的优秀研究人员脱离岗位,从事各项评审、做各种规划,对人才是极大的浪费。同时,课题设立和评审环节还会产生不公,甚至滋生腐败,带坏科研风气。”
 
中国科研机构太“饿”
 
谈到解决办法,周玉梅和田静都认为,应该加大人员费比例,以鼓励自由探索。不要让科学家忙忙碌碌去争经费,要让他们安心坐下来。
 
周玉梅认为,在任何国家,科研机构都需要竞争,但不能过度竞争。“吃太饱懒得动,饿着肚子没法动,应该寻找一个平衡点。”
 
在周玉梅看来,中国科研机构目前的困境就是太饿。她介绍说,在任何国家,国家稳定拨款和机构实际运营所需之间,都有一个差数,需要机构自己想办法。但在中国,这个差数过大了。
 
“国家科研经费投入虽多,但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却少得可怜,且比例越来越悬殊,特别是人员费用严重缺乏。”周玉梅说,这就使得大量精力被放在争取项目上,而这些项目的机制往往并不利于自由探索。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每人每年有10—15万元自由支配的经费,是比较合适的。”周玉梅说,“如今国家拨付的科研资金平均到每个人,好像已经达到这个量了。但要把科研单位需要负担的退休费、公费医疗等剔除掉,摊到每个人头上就远远不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