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莹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3-7 12:47:59
选择字号:
众议异地高考:京沪是否行得通
 
这几天,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被记者追问最多的一个热词是异地高考。
 
几天前一封署名为“九万名随迁子女家长”的“致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公开信”在网上疯传,因户籍限制无法在居住地正常参加升学考试的2700万随迁子女如何能公平地接受教育,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承诺“改革方案很快将出台”,并将时间期限定为10个月之内。
 
山东省作为考生大省,激烈的竞争让很多人怀疑其对外省考生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面对“首吃螃蟹”带来的“便利性”,一些网友开始自发讨论起“竞争难易程度”。如果拿到北京、上海这种本地录取分数较低的地区来,异地高考政策是否行得通?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委员说:“山东是一个教育输出型省份,而这种教育资源集中的地方往往是输入型的,这个尝试我乐观其成,但我仍认为要普遍做还是有困难的。”他主张步步放而非一蹴而就,否则有可能给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带来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在社会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不能指望通过教育就可以消除,教育只能起到缩小差距的作用。”他认为异地高考政策关键在具体操作性上,并提议可以分步骤实现,第一步允许异地考试,但在本地录取。“比如四川的孩子,一直在北京接受教育,他连四川都没去过,你在考前把人家赶回去,这是不人道的。”他还为“异地考试、本地录取”想了具体的执行建议:“比如北京和四川的考卷不一样,可以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折算方案,100分核算为105分这种;或者取百分比,在这个地区前10%的学生,拿到那个地区又是百分之多少,具体还要科学地计算。”
 
葛剑雄同时表示:“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全国可以自由报考,但自由报考有很多前提,做得不好会带来更加恶性竞争。”他还用北大、清华举了个例子:“一旦没有任何限制,录取比例从10∶1变成100∶1,能行么,逐步来吧!”
 
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委员对此有不同观点:“如果北京和上海的分数跟着也上去了,我倒是觉得未必不是好事,因为这对考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他就不敢懈怠,更加努力把自己的成绩提升上去了。”
 
“只要是中国教育的资源,我认为从来都不属于哪一个地区的。”王东林说,“教育资源一定应该是大家共享的、共有的。如果出现地区之间的差别,是不合理的。”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委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能简单地去讨论北京、上海是否行得通,北京和上海还不一样呢,各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具体情况,改革还需‘因地制宜’。”他透露教育部正在积极组织专家调查研讨,两会之后很快就会对这个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到时候会发布一个文件,提出原则和标准,大概在今年年底,各个省都会拿出一个‘门槛值’来。”他表示,具体实施思路即是国家出台一个顶层设计方案,各个省根据要求推出具体的执行方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