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红红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2-2-20 21:19:30
选择字号:
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山红红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没有刚才主持人说的那么好,那么光荣,去年第一次“创新中国论坛”没有来参加是一个很大的缺憾。今天有机会参加这次论坛,收获还是非常大的。既然来了,我也把自己的一些认识跟大家做个交流和汇报。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该如何做?我想从这个角度跟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交流。
 
一所大学文化的优劣之于大学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大学文化是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标志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一所大学的历史和身份的不是她有着怎样的校园,而是有着怎样的大学文化内涵和特色。大学文化的发展是推动学校前进持久有效的动力,先进活跃的文化能给学校带来生机,能促进各方面思想观念的开放,加强全校的协调和谐。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都提出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大学作为重要的文化组织,承担着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建设具有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我想讲三点体会,第一点是大学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大学文化的动力与方向。费孝通说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有自知之明,他对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发展,反思后觉察到,文化的接力棒上要刻上四个字:文化自觉。它是一种实践,使人们不断地认知创造本民族的文化。
 
实现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动力与方向。只有文化真正强大起来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自觉和自信。通过文化自强打造文化软实力,是今后文化发展的动力。只有我们建立和拥有了文化自觉和自信,才有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迸发力和凝聚力,我们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
 
当大学走进社会的中心,我们无法排除大学有政治、经济属性,但是总体而言,大学流淌着的血液是文化,大学有选择、批判、创造文化的职能,具有强烈的文化组织属性和特征,并一直在以研究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满足着人们永恒的需要。大学的恒久性就基于大学的文化性并以文化影响和改造社会为己任。此为大学之道的纲要。
 
大学作为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场所,大学文化不同于企业文化,大学文化具有引领性与先进性。大学文化只有达到自觉,才能够觉他,才能够唤起社会的广泛自觉,成为引领社会文化的旗帜。大学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在大学文化的推动下,大学才产生出教育力量,才会有教化全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力量。
 
当前,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影响,大学文化受到多元价值取向的冲击。诚然,大学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但是,大学又不能流俗于现实社会,大学文化一定要保持先进文化引领者的风范、风骨,始终坚持文化价值,坚守大学精神。这就需要大学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这是一所大学强大的精神内核,大学文化内核越强大,辐射力量就越强大,传承创新的能力也就越强大。
 
我们的第二点认识是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大学一定要认清自身在国家文化大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责任,责无旁贷地负起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和代表先进学术文化前进方向的使命。其中,大学文化是灵魂,是根本,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服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大学文化发挥着潜移默化、贯穿始终的作用。
 
当前,大学文化建设的主流是积极的。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大学的文化出现了一些不自觉、不自信的现象,如大学文化的趋同化、庸俗化、形式化,这些构成了当前大学文化的消极方面。当前,我们国家提出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大学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文化上的特色与先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因素。因此,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首先要有足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建立先进的、有特色的、承载学校历史优势、代表未来时代发展的大学文化,这是一流大学成长的肥沃土壤。
 
建设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确保大学文化的正确方向。即:以马克思主义为大学文化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大学文化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文化的主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文化的道德基础。建设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还要唤起自由、独立、人文、科学、创新、批判的大学精神,这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们的第三点认识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中国石油大学经过58年的发展,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我们的体会格外深刻,因为我们的学校先后三次更名、四次建校。目前,我们办学的主校区在青岛,启用也只有八年的时间,文化建设与硬件建设相比出现了一定反差,为此我们正在进行积极的努力,把新校区文化建设切实摆在学校工作应有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一要从优化学校的综合文化环境出发,重在软文化建设,这个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形式多样,可以说学校的一情一景,每一项制度都是学校的展示。必须要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才能形成优良的文化环境。要深入挖掘制度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大力推进社团、讲座、科学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文化信息和思想的传播和交流,制订有效的文化制度,鼓励文化的开展。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大学,我们积极吸纳包容石油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城市文化等各种文化的优良元素,逐步形成了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是从建立现代大学文化着眼,重在文化传承。学校的文化建设也要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努力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大学文化,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还要立足于学校的历史传承,没有对文化传承的继承发扬,也就形成不了文化的厚度。
 
中国石油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学校的灵魂。我们的校风、学风,石油特色,办学历史,甚至包括许多延续多年的典型文化活动,比如说,研究生博萃节已经成功搞了9届,我前天下午还给我们的研究生国粹节做了讲座;女大学生思美节已经成功搞了12届,都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或标志,都是学校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力挖掘、继承和发扬。特别我们在新校区文化建设中,必须做好学校文化传承的文章,当然这种传承不应该仅仅是复制,要更多地从文化的传承上下功夫,要采取综合措施,做好文化的精神移植。
 
三是要从提升学校文化层次入手,重在强化学术氛围。大学文化作为一种精英文化,必须有别于大众文化的精神追求,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坚守,对科学的探索,充分体现大家文化的高尚品位,所以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术氛围的营造,不然我们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提高,不可能建设成一支优良的队伍,学校的文化建设也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学术氛围的营造重在参与、交流、示范。全校的师生要坚持严谨的学风,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广大学者要通过自己的学术追求、学术思想的传播来影响学生,要通过虚心参与学术交流来开阔自己的学术视野,要真正以身作则承担营造学术氛围的责任。学校也最大限度地创造走出去、请进来的条件,为师生创造经常性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的机会,为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打好基础。
 
四是要从形成重视文化建设的氛围做起,重在全校参与。大学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持续、系统的工程,是全校性的任务,既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校园的角角落落,也涉及到学校里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所有部门协调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学校也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大学文化建设的有关制度,保证文化建设的必须投入,职能部门应加强自身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结合,每个人都应该负起传承大学文化和精神传统的责任。只有在全校形成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每个部门都成为责任单位,每个人都成为大学文化的优秀载体,我们才能建成优秀的大学文化,从而共享大学文化建设的成果。
 
我们期待通过参加这次论坛,汲取更多的智慧和营养。我们希望我们的学子在学校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要获得内心世界的丰富,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中国石油大学将会坚定不移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