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辛 肖洁
“如果说全世界的语言有一个‘通天塔’的话,那么它应该在里海南岸。”
这一论断来源于复旦大学学者的最新研究。刚刚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他们的论文。
有趣的是,这个研究结果与圣经中传说的“通天塔”的位置不谋而合。在圣经的传说中,人类最早都使用同一种语言,为了到天上去,大家齐心协力要建造一座“通天塔”。这冒犯了上帝,于是他让人们的语言变得不同,不能相互沟通,人们就四散而去了。所以,在语言人类学中,把寻找语言扩散的中心比喻成寻找“通天塔”。
用计算机来分析语言“基因”
这一研究是由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课题组与中文系副教授陶寰合作完成的。历时14年,他们分析了全世界95个语系的579种语言资料,虽然没有得到任何的经费支持。
“我们做这件事,完全是出于科学热情。”李辉2月14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在过去的研究中,因为人类起源于非洲,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扩散中心也在非洲。与语言学家常用的语言学方法不同,李辉等人此次使用的是计算生物学方法。
“纯语言学方法是通过在近亲语种之间寻找同源词和语音变化规律等,确定语种的亲缘关系,从而探索语言的起源。但这种方法最早只能把语言的发展回推到五六千年前,无法再作更进一步的发展。”李辉介绍说,为了更宏观地分析全世界语言的变化规律,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海量数据。
“这579种语言资料就像语言的基因资料。”李辉打比方说:每种语言的词汇就像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语音相当于遗传学上的特征突变点,语法则好比个体的表型。
从语音变化找“通天塔”
词汇太巨量,语法的可靠性则比较差,李辉和陶寰等人选择以语音为突破口。
“随着人类迁徙到不同的地方,我们的语言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同,体现在语法、语音和词汇三个方面,其中语音最有规律。” 陶寰解释说,语音包括元音、辅音和声调三方面。世界各地的语言在这三方面的复杂性上差异很大。
辅音,也就相当于汉语中的bpmf等声母,在所有语言中最少的只有7个,而最多的高加索山区的优必语甚至达到过180个,不过优必语在1992年已经灭亡了。
声调,并非所有语言都有,主要出现在东亚、西非和北美。汉语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而声调最多的是贵州锦屏县的南部侗族语,可以达到15个声调,说话好似唱歌。以侗族大歌为例,它确实是世界闻名的奇妙音乐。
元音,就相当于普通话中的aoeiu等韵母,其多样性差异比较适中,一般从两个到十几个。但是上海奉贤区金汇镇一带的方言却发展出了20个元音,可能是世界上元音音位最多的语言之一。
研究者们详细分析了语音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发现非洲的语言并不是语音最复杂的,欧亚大陆的语音要比非洲的语音复杂得多,美洲与大洋洲则比非洲更简单。精细研究表明,全世界的语言扩散中心,即“通天塔”,不应该在非洲,而最可能是在亚洲,精确地说是在里海南岸。
“实际上,语音多样性的分布反映的并不是现代人最初的起源过程,而更可能的是发源于亚洲中南部的人类第二次大扩张。”李辉介绍说,从遗传学上分析,这次大扩张可能发生于2~4万年前,辐射到了所有的大陆,并且回流到了非洲,形成了现代种族的主体格局。
“在心里”保护方言
寻找“通天塔”的过程也让研究者们意识到方言保护的重要性。他们发现,中国南方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方言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说到对方言的保护,李辉认为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很多地方都是双语制。”李辉自己就可以说一口非常标准的家乡方言,但这不妨碍他经常用普通话与人交流。
“对方言的保护其实最重要在于人们心里的感受。”李辉告诉《中国科学报》,他们目前在与相关部门商讨,在上海奉贤区金汇镇的显著位置树立一块碑,可能刻上“世界上元音最多之地”这样的字,来帮助当地人树立对自己方言的信心和自豪感,消除对“土话”的鄙视。“如果大家都鄙视方言,它就会慢慢消失。”
这两天“上海发布”的官方微博已经发消息介绍李辉他们的研究成果,结果转发的人还挺多,很多人对此表示开心。这也让李辉很高兴。他有很多想法,比如建一座方言博物馆,来保存和展示各种方言资料;又比如在一些学校开设方言有关的课外课,鼓励学生们对方言进行探索。
“最好在未来,我国能建立一些方言保护区。”李辉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2-16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