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2-5 8:19:36
选择字号:
挑战杯评委:导师项目太多 学生原创太少
 
■本报记者 黄辛
 
大学生创业之路究竟该怎么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大学生应作何准备?正在同济大学举行的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上,数位成功创业人士和评委为大学生创业指点迷津,真切建言。
 
这些成功人士的创业之路是如何起程的?出生于安徽一个小渔村的洪清华,为一句“我要买一屋子袜子给爸爸穿”而发奋读书,在大学里做过家教、销售,“为生存、为梦想”,踏上创业之路。陈劲松毕业后先是到国企工作, 1990年被派往香港工作后,“顺势而为”,才萌发出创业的念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一心想当领导者的他关心着所有人所关心的事,“爱研究,爱思考,洞察+机遇+决心”,让他选择了创业。
 
大学生创业需要哪些必备素质?“首要素质就是‘行动’,当你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行动,而不是坐在角落里思考。”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说,“唯有行动才可以得到反馈,而那反馈正是最有用的。”袁岳则认为,过硬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对于创业者来说两者缺一不可。
 
据了解,本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决赛,有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全国160多所高校的200多个团队在上海展示创业梦想。可记者发现,内地高校中许多创业计划其实都是“导师项目”,也就是技术是导师的、股份是导师的,如果有创新,也是导师的。
 
不少与会的评委认为,“挑战杯”的本意是鼓励创新,鼓励大学生实现梦想,基于这个理念,建议未来的比赛少一些“导师项目”,让更多大学生的“原创”登台亮相。据悉,本届“挑战杯”采用了一个新规则,即高校教师已不再担当评委,这或许也是对目前“导师项目”太多的无奈。
 
《中国科学报》 (2012-12-05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