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九尊 吴惠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13 8:25:04
选择字号:
刘丛强:希望十八大给科技界更多机遇

刘丛强

 
■本报记者 龙九尊 通讯员 吴惠明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述报告内容让与会代表刘丛强备受鼓舞。
 
刘丛强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作为一位地球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一直致力于治理困扰着贵州乃至西南多个省份的“地球癌症”——土地石漠化。
 
“中国西南石漠化治理是科学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治理方法不同于世界另两大喀斯特地貌连片的欧洲和北美。”刘丛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治理石漠化
 
须先弄清有关基础科学问题
 
在刘丛强看来,要治理石漠化,首先要研究清楚三个关键的科学问题——石漠化地区的地质、地理背景,水文结构以及植物适生性。
 
2007年,我国第一个针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973”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启动,刘丛强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2010年10月,该项目结题验收。
 
“通过这个项目,对石漠化地区的地质背景、水文结构、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适生性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刘丛强说,“这对将来石漠化治理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不过仍有诸多科学问题亟待研究。
 
刘丛强直言:“只凭几个项目,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这需要长期的研究。”
 
“三化同步”
 
需要尊重贵州的地质、生态背景
 
在刘丛强眼中,不仅石漠化治理需要充分研究基础科学问题,贵州省“三化同步”战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必须充分尊重贵州的地质、生态背景。
 
贵州不少地区以石灰岩为主,具有特殊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特征。喀斯特地质生态系统是一个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就很难甚至无法恢复。刘丛强说,要在这一背景下考虑如何实现“三化同步”。
 
刘丛强深知贵州喀斯特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困难所在。“贵州以山地居多,难以实现全面的机械化,难以实现集约经营。农业现代化如何实施,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
 
贵州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城市的规划、建设同样必须充分考虑地质背景,否则城镇化容易留下后遗症。
 
“贵州不像别的地方,因为它特殊的地质与生态背景,它经不起破坏。”刘丛强说,“贵州发展工业要从生态、环境方面综合考虑,引进好的项目,要对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和环境评价。”
 
刘丛强再三强调,贵州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尊重科学事实,尊重贵州地质、地理与生态背景。
 
期待科学家们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石漠化”面积最大的3个区域分别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以贵州为中心)、欧洲、北美。其中,我国对“石漠化”的研究、治理则包含相对更多内容,直接关系到民生。
 
刘丛强说:“以贵州为例,我们在基础研究之后的应用研究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植被覆盖方式。例如考虑到贫困农民的收入来源,选择过花椒树等经济作物来恢复植被,而不是单一的人工造林。”
 
像这种种草养畜、经济作物植被覆盖、移民搬迁等多种方式联动,刘丛强称之为“综合治理”。
 
作为十八大代表,刘丛强期待着党的方针政策能继续推进国家、民族的科技和社会进步。
 
“近来的国际形势,如南海和钓鱼岛的问题,实际上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之间科技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竞争问题。”刘丛强说,只有科技进步了,经济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走在前列。
 
“十八大,是涉及我国未来全方位方针政策的一个大会,我们希望十八大能给科技界带来更多的机遇,让科学家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刘丛强说。
 
《中国科学报》 (2012-11-1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