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魏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13 8:01:27
选择字号:
白春礼专访:内外兼修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祝魏玮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在聆听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后,十八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就如何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接受了《中国科学报》专访。
 
《中国科学报》:在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您怎样看待这一论断?
 
白春礼: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我国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
 
我国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增长下行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国制造”面临工业模式变革带来的新挑战,真正实现“中国创造”仍须努力。例如,“制造业数字化”已经开始应用在设计领域,大大节约了产品到市场的开发时间,并将有可能对以低成本劳动力密集为特征的中国制造业造成冲击。近期,美欧学者预言: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和清洁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以3D打印等“制造业数字化”技术为载体,将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壁垒、摆脱陷阱,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尽早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我国科学技术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
 
《中国科学报》: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科院将如何具体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白春礼:正像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强调的那样,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科院党组正按照“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的总体部署,坚持“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发展宗旨,落实“一三五”(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五个重要培育方向)规划,积极探索激发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并确立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致力于出重大创新成果、出优秀创新人才、出深刻创新思想,为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产业界,促进成果尽快转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中科院实施协同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一个月前,我们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前,我们还先后与中石油、航天科技集团、三峡集团、国机集团等一大批中央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希望为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中国科学院将发挥多学科和智力密集优势,与合作企业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计划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为国家战略急需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建立平台、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促进中科院研究成果向产业界转移转化。
 
科教结合在中科院是有历史渊源的,也是中科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独特优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成立起就开启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模式:与近百家研究所共建专业院系,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由一大批院士、著名科学家为学生讲授基础课程;中科院研究生院已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她与数学研究院共建数学学院,其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等9个基础学院深化体制机制调整,大部分已从相关研究所聘请院士担任院长。
 
中科院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是既各具特色、互相不可替代,又有机结合、共生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各自的优势,建立“三位一体”的发展架构,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这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创造性。
 
《中国科学报》:您在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新一届院长时,提出了中科院深入实施深化国际合作战略,这一战略对谋划和推动创新有什么意义?
 
白春礼: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合作,尤其是在科技领域,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7月6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开放合作力度。在今年9月18日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23届院士大会开幕式的致辞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中国将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科技能力建设,在援外计划中逐步增加高技术含量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和技术示范平台,支持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同发展中国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研发机构,支持中国科学家与发展中国家同行就共同关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联合研究。
 
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思想就要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海外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巩固和提升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海外科技合作已成为众多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国际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国外科研机构十分注重国际化发展,他们充分利用全球优势科技资源,开展前沿科学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新产业技术发展,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
 
如德国马普学会在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校园内设立马普学会佛罗里达生物影像所。佛罗里达州及当地政府允诺今后10年投资总额高达1.8亿美元,吸纳全球生物技术公司和研发机构。韩国科技研究院在德国设立欧洲研究院,并针对德国工业的技术需求提出解决方案,提供给韩国企业进行产业化。法国科研中心(CNRS)在国外设立了11个代表处,依靠当地法国使馆科技处开展活动,并推动发展双边合作关系。
 
中科院在“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方面也有成功的案例。今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首次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在国际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建设和实验资金来自中美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其他境外机构等11个渠道;实验团队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个科研单位。
 
目前中科院在国际合作方面已有了长期的经验积累。我们要进一步利用科技发达国家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创新环境方面的比较优势,与其建立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网络、平台和机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创新格局,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还要充分发挥TWAS等国际组织的作用,针对周边、非洲及拉美地区等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特点和迫切需要,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援建或共建海外分支研发机构、发起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培养人才等多种模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共同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挑战,服务国家外交与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
 
《中国科学报》 (2012-11-1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