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荻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8 8:04:2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营建多样化的大学生态
 
■卢荻秋
 
日前,山东省28所高校被正式列入首批名校工程名单,此举标志着该省地方高校进入应用基础型、应用型、技能型“分类办学”时代,代替之前的“等级分类”办学模式,省属“重点大学”的提法成为历史。(11月6日《齐鲁晚报》)
 
“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全国重点大学、部属重点大学、省属重点大学、市属重点大学……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实行的大学分类,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管理权限内进行的自上而下的层级认定。
 
这样一种“等级划分”,与大学的社会地位、资源获取直接相关并潜在影响到大学的生源质量、社会声誉等,但对大学自身的办学定位、学科设置、培养目标、办学特色等关键性因素并不能起到重要的影响力。这也是当今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同质化趋势严重、“千校一面”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趋于多样化。因此,大学如何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多样化的供给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就成为大学自身发展所应考虑的重要问题。
 
生物学中的生态位理论揭示:在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只有拥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空间位置——生态位,才能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与此类似,高等教育系统也相当于一个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生态组织,每所高校都应在其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这样才能形成多样化的大学生态,也才能在全局意义上向社会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以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山东省此次开全国之先河,取消原有的“等级划分”,代之以“分类办学”,无疑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具有破冰意义。
 
其一,此举表明政府管理部门摈弃了以行政权力来规范、约束和评价大学办学的固有理念,转而以尊重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为主要考量因素来指导大学办学行为;其二,此举表明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厘清自身的办学定位、优势、特色、理念、模式,在凸显个性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提高质量;其三,此举有助于大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进一步紧密化,使社会对于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与大学办学的多样化趋势形成和谐共振的良好局面。
 
《中国科学报》 (2012-11-08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