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5 8:45:15
选择字号:
专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愈老弥坚

益川敏英

 
学术名片:
 
益川敏英,1940年2月出生,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产业大学物理学部教授。以提出小林—益川模型而闻名于世,也因此项贡献与小林诚及南部阳一郎共同获得200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很多人眼里,益川敏英绝对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由于讨厌英语演讲,他拒绝了所有的国外学术会议。如果不是因为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仪式,他这一生可能都不会踏出日本国门一步。从名古屋大学理学部助教到京都大学理学部教授,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者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知名大师,他用自己的经历谱写出异国学界“寒门贵子”的典型故事。
 
■本报记者 冯丽妃
 
“我非常荣幸可以当选中国科学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在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将会从欧美等西方国家转移到亚洲,中日之间的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尤其是面向未来的年轻科学家之间的合作。”近期,诺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来华讲学过程中,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表示。
 
在此次为期两周的访华之行中,益川敏英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峨眉山等中国各地的文化遗迹与秀丽风光,与中国科学家以及青年学生交流了六七十年来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并与青年科学家共同分享自己的科研历程。
 
一朝成名
 
对于现在的益川敏英来说,想要安安静静地从京都去一趟东京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每次他不得不因为一些凡俗的应酬,而去负责统筹日本国内教育、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及体育等事务的文部科学省做一些客套的礼节上的问候;在很多演讲的场合,他不得不接受一些人索要签名。
 
这些“俗务”从非他本人所自愿。然而,自从2008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一朝成名”之后,过去平静的生活一夕之间全被打乱,再也难以回归到之前的生活状态。
 
“2008年之前,诺奖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益川敏英悉心科研,但从未奢求有一天这块科学界最大的“馅饼”会“砸”在自己头上。
 
如同古希腊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浴池中突然受到启发,从而发现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一样;在研究论文撰写过程中,益川敏英同样也在浴缸中获得解决粒子物理学难题的灵感。
 
1973年,他与名古屋大学的学弟小林诚提出“小林—益川模型”,用来解释弱相互作用中的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他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夸克的反应衰变速率不同。然而,仅靠当时的四元夸克模型来解释对称性破缺的相关机理非常困难,实验数据与现有理论的不匹配使研究多次搁浅。
 
当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研究进入举步维艰的状态时,益川敏英不得不生出“索性把研究论文往后放一放”的心理。正当此时,一次,在他踏出浴缸的一刹那间灵感突现。他的脑海里闪现出将夸克增加到6个,或许可以消除实验与理论之间的矛盾的念头。此后,他的设想在试验中得到验证。
 
在物理学中,夸克是比质子和中子等亚原子粒子更小的物质组成单位。益川敏英与小林诚提出预言之初,科学家只发现了3种夸克,因此一直难以证明他们的理论。
 
1995年,6种夸克都被发现。2001年,日本和美国科学家确认了由夸克构成的正反粒子——B介子和反B介子的“CP对称性破缺”现象,从而证明了“小林—益川理论”。
 
目前,“小林—益川理论”作为基本粒子物理学的一种基础“标准理论”,得到全球基本粒子物理学家的普遍认可。
 
“像任何一项工作一样,科研工作也有其两面性。有时进展较快,给人带来成就感;但有时经过冗长与反复的实验与验证之后,仍不得其果,让人心生畏难之心。”益川敏英表示。
 
以理论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为例,他表示,理论物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阐述应用物理学中发现的新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所需具备的条件等。而在很多证明过程中,由于条件不充分,不容易解释现象背后产生的问题,只有经过漫长等待之后,才会发现最终的结果。
 
“在科研中,坚定的信念就像一扇通往光明之门的‘拉手’一样。在困难面前,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支撑研究者不断踏步前行。”益川敏英总结切身感受说。
 
事实上,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他与小林诚的“小林—益川”理论经过漫长等待才得以证实。
 
“寒门”孕梦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益川敏英险些因为家庭原因与物理学研究失之交臂。
 
1940年,益川敏英出生于日本名古屋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工匠家庭。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电气技师,然而,由于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终于因为基础知识的缺乏而不能实现。
 
不仅如此,他的父亲辛苦经营的家具制作小工场也因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而毁于一旦,他的父亲不得不转行成为糖果批发零售商。“那场战争的愚蠢和悲惨毁灭了很多人的幸福。”他回忆幼年生活时说。
 
如益川敏英所说,小时候,他的成绩并不好。父母因为工作忙,也很少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他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而,高中期间的一件事情,使他产生了要成为物理学家的强烈愿望。
 
他上高中的时期,名古屋大学教授坂田昌一发现了质子、中子、阿尔法粒子为基本构成粒子的复合粒子模型。这个研究成果让他对学业的态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我当时十分幼稚,认为科学诞生于19世纪以前的欧洲,没想到在我的家乡名古屋竟然也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流的科学成果!”回忆起当初差点因为不重视学业而与诺奖失之交臂,他的笑声中难掩自豪之意。
 
“正是因为坂田先生的启发,我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如果可能的话我也要成为科学家,去创造科学!”
 
然而,他的父亲却希望儿子可以子承父业,将自己开创的砂糖商贸产业继承下去。并规定他只能考一次大学,如果考试失败,就意味着梦想的破灭。为了抓住仅有的一次机会,他不得不奋力一搏,向名古屋大学数学系冲刺,结果顺利考取了心仪的学科。
 
在研究生阶段,他从数学专业转至物理学专业,通过一步步的踏实研究,终于摘得物理学领域的桂冠,使梦想成真。
 
英语“不灵”
 
“我是一个英语不灵的科学家。”说起自己科研中的最大障碍,益川敏英有些无奈地说,“无论是学习英语还是汉语,我都是从文法开始学起,再到会话与交流。我认为这是我学语言比较失败的一个地方。”
 
由于英语交流困难,益川敏英在获得诺奖之前,从未踏出过国门,也极少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
 
尽管可以读懂相关领域的英文论文,但是他不擅长英文写作,因此,所有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都需要与同事进行合作,不得不“假人之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中,没有比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用英语撰写文章更重要的事情了。因为今后世界迅速步入国际化,时代要求我们去追求更加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而做到这一点,语言是不可或缺的。”
 
他表示,当前日本虽然没有固定的英语教育制度,但是与中国一样,也有重视英语教学的倾向。他希望年轻人可以找到正确的学习语言的方法,重视语言的交流功能。
 
而与益川敏英一同受邀来华访问的日本茨城大学教授坂田文彦表示,英语对益川敏英的科研来说并非大问题。因为后者的数学非常优秀,国际上也可以以数学公式为媒介进行自如的交流。因此,学好数学等学科同样重要。
 
勤读善思
 
“我经常劝青年人在大学里,要‘乱’读书,多讨论。”益川敏英表示。
 
他建议,无论是去图书馆或在书店都要注意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和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知识,久而久之逐渐得到积累,就会逐渐成长。
 
“学问并不是那样简单就能够掌握的。起初,我们阅读教科书的时候,会产生似懂非懂、困难重重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多读同一领域的相关书籍,从不同的阐述问题的方法与观察问题的角度中逐渐深入了解问题。”
 
他同时建议青年在大学时代要多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之间可以讨论各种社会热点问题、世界形势、人生意义等。这样在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读书过程中即便有不了解的内容,也可以与朋友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内容加以理解。
 
他表示,在和朋友们讨论读书后的体会、感想的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与其他朋友读同一本书,彼此的阅读方法与认识都可能不同,可以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在与他人相互交流思想、观点的过程中,能够十倍、上百倍地开阔自己的思路,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苦思冥想所得不到的。”
 
他认为,大学是独立思考和探索的“乐土”。自己思索和发现问题,并尝试独自找出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在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收获。
 
“在日语中,‘勉强’一词的中文意思是‘学习’。这个词汇突出了求知过程中所经历的分娩一样的痛苦,然而也强调了求知的乐趣。”益川敏英表示。
 
“未来的时代,需要我们探索社会与宇宙发展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可能会影响我们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内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高中生和大学生一定要培养自己洞察未来的能力!”
 
愈老弥坚
 
虽然已至古稀之年,但益川敏英给人的感觉依然是那样的精神矍铄。他对研究依然孜孜不倦,对生活依然充满热情。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他表示,虽然没有特别的保养秘诀,但是由于多年来坚持早睡早起,喝牛奶,“身体一直都非常支持工作”。即便已退休多年,他依然坚持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十点睡觉,早上四点钟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
 
虽然现在他已不带研究生,但是每年物理学领域都有数以万计的论文发表,他依然非常关注领域内的科研发展态势,去研究所与科研人员进行讨论,与科研人员一起交流实验方法,工作心得。
 
“科研包含科学与技术两个方面的研究。日本现在多把科研精力放在技术研究方面,把投入与产出比例作为科研的衡量标准。然而,成功的基础科学研究就像音乐、美术一样,更加容易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尽管基础科学的应用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
 
他希望未来的年轻人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索世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中树立远大的目标,而且不能降低这个标准。即使艰苦异常,也要朝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年轻人之间要有学术争论,不应盲从于前人的思想和观点,这样我们才能构成科学研究的基础,形成科学研究的原始动力。”他表示。
 
科研之余,益川敏英还有另外一项兴趣:钻研古玛雅文字。在介绍他的科研经历与观点的《浴缸里的灵感》一书的扉页上,他给记者留下了这样的玛雅文字箴言——“爱智慧”。
 
《中国科学报》 (2012-10-15 B2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