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宏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2-10-1 9:43:35
选择字号:
追记王忠诚院士:大医风范待来者
 
9月30日,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王忠诚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住院期间,老人念念不忘3件事:建一家大型的现代化神经外科医院,搭一座国家级神外研究平台,办一所培养神外专科医生的医学院。
 
“王老一生把神经外科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把病人看得比自己还重要。” 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宋茂民说。
 
“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
 
“王老行医60余载,学术风范可用四字概括:‘守正出新’。”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周定标说,“守正”就是求真务实,“出新”即开拓创新。
 
“老先生常说医生要‘德才兼备,德为先’。在他眼里,病人生命高于一切。”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晨介绍,王忠诚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医德考核标准:手术该做到什么程度、该和病人怎样交流、该用什么样的药……细微之处都提炼出来。
 
王忠诚的第一个博士生、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吴中学说:“他常叮嘱我们,‘作为医生,应该时刻为病人着想,病人的需要就是对我们的命令’。”
 
“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追忆王忠诚的指导,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张俊廷感佩不已。
 
“病人的生命比医生的面子更重要”
 
王忠诚始终无法忘怀他第一个失败的手术。40多年前,他为一名脑干血管细胞瘤患者做了26个小时的手术,但病人最终没能救活。他为此总结出治愈该类病例的经验教训。他总说,在医生的成长过程中,病人付出了很多。
 
王忠诚认为:“拿起手术刀,要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但不能割断对病人的感情。” 许多疑难重症,在别人那里可能就放弃了,但是落到王忠诚手上,只要有一丝机会,他就要试试看。
 
1997年6月,王忠诚接诊了一名大面积脑水肿、生命垂危的患者,由于患者肾功能严重衰竭会引发其他并发症,随时可能死亡。学生张俊廷担心这会给王忠诚抹黑,便建议由自己来做。王忠诚说:“病人的生命比我的面子更重要。”最后,手术获得成功,病人转危为安。
 
“作为一名医生,任何时候都要为病人争取生的希望。”在挽救病人生命面前,王忠诚心无杂念,从不退缩,“治好病人是最高兴的事。”
 
“最大的心愿就是发展神经外科事业”
 
“如今,国外能做的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我们都能完成。一些国外做不了或达不到治疗效果的手术,我们也能成功。”张俊廷说,在王忠诚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的神经外科已享有国际口碑。
 
53岁的美籍华人周先生,患上极其罕见的巨大颅底脑膜瘤,美国一家州立医院的医生告诉他这种高难度手术没有任何医生能做成功。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周先生回国找到王忠诚。当时,近80岁高龄的王忠诚指导学生张俊廷等进行了13个小时的手术,肿瘤被完整地剥离取出。术后周先生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给家人做饭。那位下过“死亡判决”的美国医生闻讯后,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
 
成功治疗世界上最大的脑干血管母细胞瘤、成功治疗世界上最难的枕大孔脑膜瘤、一次成功切除10个脑干和髓内血管母细胞瘤……行医60余载,王忠诚率领他的团队创造了无数医学奇迹。
 
王忠诚曾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授予的世界神经外科最高荣誉奖,以及多个国际奖项。84岁本命年时,他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发展神经外科事业,为患者多做一点事情。”王忠诚院士走了,他的大爱和忠诚挺立起医德和医术两座高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