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像非常特殊:它几乎是由电磁波的两端构成的,即综合了来自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远红外数据,以及XMM-牛顿空间望远镜的X射线波段数据。
1995年,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名为“创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的照片成为20世纪天文摄影的经典之作,拍摄时使用了SII/H-alpha和OIII滤镜。这张经典照片涵盖了老鹰星云的一部分,这里是一个恒星新生区。画面中最高的云柱延伸长达4光年。
M16(老鹰星云)是一个弥散状发射星云,其中包含有年轻的星团NGC6611。这里展示由不同观测设备在不同波段上拍摄的该星云图像。
北京时间1月22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来看一下不同视角的老鹰星云吧!1995年,美国宇航局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一张名为“创生之柱”(Pillars of Creation)的照片成为20世纪天文摄影的经典之作。进入新的一年,欧空局的两台在轨运行的空间天文台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作品,让我们一窥这一活跃的恒星新生区的最新景象。
老鹰星云位于巨蛇座,距离地球约6500光年,其中包含有一个年轻的高温星团NGC6611。这个星团用常规的家用业余天文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它的光和热雕琢着周遭充满尘埃和气体的空间,形成巨大的空洞和尘埃柱,每一个这样的尘埃柱长度都有数光年。
哈勃的高分辨率图像揭示出这一区域正有大量的年轻恒星诞生,在这些云柱之中,深藏于一些被称之为“蒸发气态球状体”(EGGs)的小块云块之中,新生的恒星正被不断制造出来。然而,由于尘埃气体云的阻挡,在可见光波段观测的哈勃望远镜无法看到这一些背后的秘密,并以此获取有关恒星在此诞生的直接证据。
而现在这一遗憾得到了弥补:欧空局所属赫歇尔空间望远镜拍摄了有关这些云柱及其周遭尘埃气体云团的最新图像。这一观测是在元红外波段进行的,从而让天文学家们的视线首次得以穿过尘埃云团,窥见其内部的结构奥秘。而与此同时,同属欧空局的XMM-牛顿望远镜也获取了该区域的X射线图像,证实这些高温的年轻恒星正是雕琢出这些精美云柱的原动力。
结合所有这些最新的观测数据,加上欧洲南方天文台设在智利帕拉那山甚大望远镜(VLT)获取的近红外观测数据,以及设在智利拉西拉的德国马普学会2.2米口径望远镜获取的可见光观测数据,我们首次得以以前所未有的清晰视角欣赏这片天区独具特色的美丽。
在可见光波段,这一区域发光的原因主要是尘埃气体云对恒星光芒的反射以及充斥于空洞中的炙热气体发光,这些光源覆盖了巨大云柱的表面和其它满布尘埃的精细结构。而在近红外波段,尘埃几乎变得透明,从这一波段观察,巨大的云柱几乎消失不见了。在远红外波段,在工作在这一波段的赫歇尔望远镜眼中,这里低温的尘埃和气体云又再次出现了,只是在这一波段它们所发出的是自身的光芒,而非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
这里广布的尘埃和气体云构成精细的纤维卷曲,让天文学家们得以藉此观察到在受到近旁年轻恒星发出的剧烈紫外辐射环境中,这些纤细的结构是如何与之相互作用的。XMM-牛顿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这里的高温年轻恒星。
在2001年,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获取的近红外图像显示在这里的“蒸发气态球状体”(EGGs)团块中,仅有一小部分拥有正在形成中的年轻恒星体。然而,此次赫歇尔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让科学家们首次得以在更加广阔的区域中进行搜寻并借此加深他们对于存在于老鹰星云内部塑造和毁灭力量的认识。
来自早期欧空局的红外空间天文台以及美国宇航局斯必泽空间红外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结合此次由欧空局XMM-牛顿望远镜获得的最新数据,让天文学家们得到一个推测,他们怀疑在星团NGC6611中有一颗大质量的高温恒星曾经在大约6000年前发生超新星爆发,释放出剧烈的冲击波并摧毁了尘埃柱结构。
然而由于老鹰星云和地球之间的遥远距离,我们在地球上要想目睹这毁灭的一幕或许还将需要等待数百年的时间。
尽管地面大口径望远镜仍在持续不断地获取有关我们这个宇宙的最惊人的图像,但是由于地球大气层的阻拦和吸收效应,对于远红外,中红外和X射线波段天文观测而言,在地面上是不可能进行观测的,只有借助空间技术将望远镜或探测器送到地球大气层之外。
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观测设备,如欧空局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以及XMM-牛顿空间天文台都在不断的获取最新的观测数据,让人类实现对整个电磁波谱的观测全覆盖。对于老鹰星云这种复杂天区的观测将帮助天文学家们理解恒星走过的复杂而令人惊叹的一生。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