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九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6 8:40:23
选择字号:
非损伤微测技术发展迅速
2011非损伤微测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龙九尊)“非损伤微测技术并不难理解。例如,人的呼吸表现在微观层面就是细胞里氧分子的流入和流出,通过测定氧分子的流速,就可知道细胞的生命信息。”在近日举行的2011非损伤微测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研讨会上,非损伤微测技术服务商旭月公司法务部经理药青告诉《中国科学报》。
 
从1974年提出原创概念,到1990年成功服务于科学研究,非损伤微测技术的探索之路花了16年的时间。如今,该技术已成为植物学、动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使用的新工具,并有望帮助科学家快速发表高水平文章。
 
1990年,美国海洋生物实验室科学家Lionel F.Jaffe成功测定细胞内的Ca2+流速,标志着非损伤微测技术能选择性地获取样品的离子或分子流速的动态信息,从而探知传统技术无法检测到的信息。
 
非损伤,即对样品不造成破坏,是该技术的一大特色。例如,在测量小鼠卵细胞内Ca2+的流速以确定其健康状况后,再将该细胞植入母体内,仍能产生正常后代。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已借助该技术开展研究,并取得进展。北京林业大学 与技术学院教授陈少良告诉记者,他的研究组使用该技术研究了胡杨(抗盐品种)和群众杨(盐敏感品种)根部及根原生质体在盐胁迫下的Na+、H+、Cl-流的变化情况,最终发现了胡杨抗盐的机制。
 
中科院植物所博士万迎朗介绍说,他目前正在用该技术进行植物信号传递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用这一技术研究植物生长素,研究它在根部的信号传递和对形态的影响”。
 
据美国普渡大学教授、美国空间生物学学会主席Marshall Porterfield介绍,普渡大学的科学家使用该技术检测了鱼胚胎的O2流,发现在微量有机污染物的作用下,鱼类胚胎O2内流量会显著改变,这可作为环境监测的手段。
 
由于不同的离子表征不同的生命状态,测量的离子需要不断扩展,目前正拓展到Fe3+、Al3+、Zn2+、NO、H2O2、葡萄糖的测量。陈少良认为,这非常有利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发展,并推动在其服务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据悉,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家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发表的SCI论文的影响因子已突破100。
 
《中国科学报》 (2012-01-06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