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道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8 8:13:13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天宫一号热的冷思考
 
□道田
 
在国庆62周年来临之际,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即将发射,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
 
国家的进步,也是国民的喜事。在欢呼雀跃之余,有几个问题却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如何增强航天技术的产业属性。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航天产业规模小、与巨大投入不相称,且多个环节存在军民脱节、天地脱节的问题。
 
以卫星导航为例,在天上,我国的卫星导航几乎完全依靠美国的GPS,星、机、弹载导航终端、民用地面导航终端、高精度时频产品均以GPS为主;在地上,在GPS占有95%市场的情况下,导航芯片严重依赖进口,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多模导航芯片的能力,与国外技术存在一代以上差距;在市场规模上,2009年全球卫星产业总产值约1609亿美元(其中美国约746亿美元),而我国仅约500亿元人民币(数据源于赛迪顾问)。
 
因此,我国在航天事业上投入颇多,航天事业也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下一阶段应更加重视航天技术的应用和产出。互联网军转民产生的巨大力量,就是重要先例。
 
二是民生科技项目可否以专项工程的形式“航天化”运作。
 
航天工程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战略,而涉及老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的民生科技则是造福老百姓、实现以人为本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涉及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公益技术研发方面,完全依靠企业力量和市场行为有时结果并不理想,如我国地沟油检测鉴别技术的缺失导致的监管乏力。
 
因此,如果我们把民生科技提高到航天事业的高度予以重视,在重要、紧迫的产业和公益技术研发中甚至以航天工程的形式运作,相信诸多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和关键难题可获得足够的科技支撑,也将有更多科技利器造福和改善民生。
 
三是科技能否超越“为国争光”的层面回归本质。
 
传统上,我们把科技跟教育、体育一样,当做能为国争光的社会事业发展。但是,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入,在教育和体育层面,我们已经意识到戴着为国争光帽子的应试教育和应试体育的巨大危害,在这些本该服务于人类发展的领域中,因为本末倒置或名利当头,很多人不幸成了“残次品”甚至“牺牲品”。
 
科技领域同样如此。因此,科技的发展不应存在“人的好奇心”、“社会需求”两大牵引之外的“为国争光牵引”或是“诺贝尔奖牵引”,否则,科技的发展容易偏离本来应有的轨道,在行政指令和名利的指挥棒下给科技人员带来不可承受之重。
 
祝愿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科学时报》 (2011-09-28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