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8 9:55:09
选择字号:
《北京市“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发布
致力于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 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联合中科院等中央在京单位开展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北京市撬动了数十亿元科技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

 
北京市科普志愿者为小朋友们现场进行科普展示
 
 
科普志愿者队伍是科普工作的有力支撑。我们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部门,建立“百支”科普志愿者小分队,重点发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城市管理、博物馆等若干行业领域的注册科普志愿者。
 
□本报记者 郑金武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让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水平。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素养达标率从1997年的4.0%、2002年的6.6%、2007年的9.2%上升到2010年的10.0%,远高于全国3.27%的平均水平,科普工作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近颁布的《北京市“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到2015年,北京市将初步形成与首都地位相符合、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科普服务能力和科学传播体系。在此基础上,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
 
日前记者专门采访了北京市科委有关部门,就该规划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读。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的科普工作思路是什么?
 
北京市科委:在最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同志强调,“十二五”期间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学生、农民、企业职工和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为突破口,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基层、扎根社会。
 
要促进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科技馆等向公众免费开放,加强科教资源的科普转化,推动各类科普资源整合共享、深度开发,帮助公众了解科技新发现和新成果。要发动广大科研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和主题科普活动。
 
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提升科技传播质量,推出优秀作品,宣传先进典型,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要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刘延东同志的讲话,为今后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北京市的科普工作,也将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促进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结合,积极发挥媒体的作用,服务科普工作。
 
记者:“十二五”已经开局,新的形势对北京市科普工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哪些问题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
 
北京市科委:“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逐步增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就首都来说,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有全球眼光和更高的发展标准,全力提高市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支撑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我们必须从广大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科普惠及民生和凝聚社会共识的带动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普工作中,科普活动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传媒、科普人才队伍的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科普产业发展尚不成熟,体现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科普产品数量相对有限;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程度不足,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与国际接轨程度不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尚未形成。这些方面是未来一段时期需要着力突破的。
 
记者:“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科普工作提出了哪些新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的设立考虑了哪些因素?
 
北京市科委: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将初步形成与首都地位相符合、与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科普服务能力和科学传播体系;塑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普场馆、科普活动、科普栏目等科普品牌;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更加广泛,科普资源更加丰富;“北京科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国家科普资源的集聚区、科普能力的展示区和辐射区。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对目标进行了细分,提出了五方面的具体目标,包括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培育一批科普活动品牌、促进科普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普原创水平不断提升、科普资源开发共享成效显著等。在这些具体目标中,都有详细的数据指标和实施内容。
 
这些目标的确定,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出的。“十二五”期间,科普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和中心任务的原则,要服务北京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针对北京经济结构调整、“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宣传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科技兴农、应急防灾、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巩固并强化科学普及在支撑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今后的科普工作,也将坚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的原则。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各有关方面的积极参与。
 
记者:在《规划》中,围绕发展目标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实施市民学科学工程,营造良好创新创造氛围”。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北京市科委:是的,我们在规划中,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包括大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实施市民学科学工程,营造良好创新创造氛围;实施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强首都科普能力建设;实施科普精品工程,打造科普原创之都;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加强交流合作,提升首都科普资源集聚和高端辐射能力等。
 
我们认为,科普工作是“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激励科技创新、培育创新人才,也是实现北京“十二五”科技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要促进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的相互衔接与渗透,创造条件,吸引市民关注科技发展,使公众适应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服务科技创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我们要实施市民学科学工程,编制《首都市民学科学大纲》,指导市民学科学。深入开展健康北京人科普宣传教育行动、环境与节能减排科普宣传教育行动以及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普宣传教育行动,重点普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避险等领域的科学知识,营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氛围,积极引导市民建立科学的生产生活观,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我们要开展多渠道、多层面、立体式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大力宣传和倡导科技自主创新的典型,加强对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宽容失败的探索精神等科学精神的宣传,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实践、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氛围。
 
记者:“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在科普能力建设方面有许多举措,在延续科普能力提升方面,“十二五”期间都有哪些做法?
 
北京市科委:科普能力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实施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加强首都科普能力建设。
 
首先是要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包括新建和改扩建如北京科学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设计博物馆及设计主题公园等一批国内外领先水平的科普场馆和大型户外科普场所。支持一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建设专业或产业科技类科普场馆。
 
对于已有的科普基地,要提升其服务能力。加强对科普基地的分级管理、指导和监督评估,促进科普基地提升展品、展项、展具的研制开发水平,鼓励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特色科普展览,进一步强化科普场所的传播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公共场所的科普功能。建立公共场所科普设施的标准与规范,引导社区广场、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医院等公共场所逐步增加科普宣传内容,努力将科普宣传融入市民生活。
 
其次是要加强传媒科普能力建设,包括提升传统媒体的科普宣传能力、发挥新媒体的科技传播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信息发布制度等。我们将结合三网融合,发挥网络等新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建设与完善以“蝌蚪五线谱”、“科普资源中心”为代表的科普专业门户网站。
 
同时也将鼓励科研院所和社会机构加强面向公众的科技信息服务,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建立通畅的科技传播渠道,使公众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和信息。推进科技界与传媒界建立定期联系对话机制和科学顾问制度,推动传媒与科学家共同解读社会热点事件,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社会热点事件。
 
三是要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强化专业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希望通过机制创新,培养一批具有理工科和文科教育背景、具备科普创作和开发能力、熟悉现代传媒规律的科普专业人员。
 
同时也将积极促进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科技领军人才、科技新星等广大科技人员投身我市科普事业,鼓励所在单位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科普志愿者队伍是科普工作的有力支撑。我们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部门,建立“百支”科普志愿者小分队,重点发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城市管理、博物馆等若干行业领域的注册科普志愿者。
 
四是将加强基层科普能力建设。加强基层科普工作的制度化、阵地化、网络化建设,全市16个区(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三个一”科普工作格局,即建设完善一个科普场馆、创办一个特色科普活动、构建一个区(县)、街(乡、镇)、社区(村)三级科普工作网络。
 
记者:《规划》中提出了将打造“科普原创之都”的概念,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哪些具体做法?
 
北京市科委:科普创作是一个城市科普能力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期间,我们期望通过实施科普精品工程,将北京打造成为“科普原创之都”。
 
目前,科普已不仅单单停留在概念上,由此衍生的产业链正在不断显现。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是我们未来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积极探索科普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制定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选择部分科技(普)文化资源密集、科普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建设若干科普产业集聚区和科普设计示范基地。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积极促进科普与设计、出版、影视、动漫、游戏、会展等产业的融合,推动科普出版、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科普软件开发等科普产业竞争力提升,推动科普产业跨越式发展。研究制定科普产品评价标准,不断提高原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创造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北京科普”品牌,将北京建设成为辐射全国的科普产业中心和原创之都。
 
未来也将积极推进科普图书与科普影视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科普动漫与互动产品研发。联合在京出版机构,打造若干科普出版创意工作室、科普创作基地,建设北京科普创作平台。利用北京地区各类文化创意、科技资源,培育一批科普动漫工作室,鼓励动漫企业与科研机构联手,将科技成果、科研历程、科学家事迹等科技素材转化为公众喜闻乐见的动漫题材,重点扶持一批高水平、成系列的原创科普动漫作品。
 
记者:“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在推动中科院等院所高校的高端科技资源实现科普化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十二五”时期在科技资源科普化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北京市科委:这是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投入的工作。我们在《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将重点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包括推动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向社会开放,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建设首都科技成果展示平台等。
 
结合前些年的工作经验,我们将继续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面向社会开放,鼓励各机构利用科技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社会开放日”活动机制;挖掘科技型企业的科普潜能,推进科普示范企业建设。鼓励各机构积极配合素质教育改革,发挥各机构的科研资源优势,参与学校创新教育,搭建科技后备人才培育平台,拓展中小学生的学习视野,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资源。
 
我们也将推动科技成果面向广大公众进行宣传普及,列为科技计划项目考核指标,鼓励非涉密的国家级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向公众发布研究进展及成果信息,积极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普资源开发工作。
 
未来我们将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结合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等建设,搭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展示平台等一批首都科技成果展示平台。
 
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配合体制机制的创新,我们将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具体落实。
 
记者:在《规划》中,将提升首都科普资源高端辐射能力列为了重要内容,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北京市科委:北京作为首都,科技资源十分丰富,科普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理应在为本市做好支撑作用的同时,发挥高端辐射带动作用。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依托首都经济圈,建立京津冀科普联盟体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实现区域内科普信息、科普场馆、科普人力等资源的共享和相互转移。通过联合举办活动、共同举办同主题活动、促进人员学习、开展工作交流等方式,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科普合作。充分利用首都科普资源优势,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科普工作水平提升。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此外,我们也将组织开展国际科普交流活动,广泛推进政府和民间的国际科普合作,建立与海内外、国内外在科普人力资源培训、科普展品研发、科普展览举办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机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普资源,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普理念,不断提升北京市的科普能力,促进北京市科普工作的国际化发展。
 
记者:上述这些重点任务,目标明确,立意深远。但也不难看出,这些重点任务牵涉到的面非常广,如何保证这些重点任务能顺利实施?
 
北京市科委:这也是我们今后的科普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科普工作,不是仅靠某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全市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包括这个规划的制定,我们也是充分征求了全市各委办局及各级科协组织、单位的意见,并进行消化吸收融合。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加强科普工作的统筹协调,完善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组织管理、统筹协调、监督检查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科普应急机制。我们也将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分工协作、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逐步探索将科普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科普工作需要高效的投入。我们将强化政府资金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使用相关资金,逐步提高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在不改变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化手段,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引导各方增加对科普的投入,形成资金合力,共同促进科普工作的发展。
 
重点任务中的相关项目,我们将完善监测评估机制。我们将构建科普工作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全市科普统计工作;建立规范的科普效果评估制度,委托有资质和有能力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各区县、各部门开展的科普工作进行效果评估。
 
针对首都科普工作的关键问题,我们也将积极开展相关科普理论研究,为科普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撑。希望通过科普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设立各种科普奖项,加大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北京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
 
“十一五”期间,北京市科普工作成就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全市公民科学素养达标率的显著提升,公民科学素养达标率从1997年的4.0%、2002年的6.6%、2007年的9.2%上升到2010年的10.0%,远高于全国3.27%的平均水平。
 
北京市科委负责人介绍,科普工作的成就体现在科普能力建设成效显著、科普活动蓬勃发展、科普资源日益丰富、统筹协调机制初步形成等四个方面。
 
在科普能力建设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全市新增中国科技馆新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等13所科技类场馆,500平方米以上的科普场馆面积由“十五”末的20万平方米增至31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科普场馆展示面积177.8平方米,显著高于全国每万人18.5平方米的平均科普场馆面积拥有水平。全市大力推进科技应用示范社区、创新型科普社区建设,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计划,386个城乡社区获得资助,基层科普能力不断增强。科普宣传力度大幅提升,市属主流媒体均开设了固定科普栏目,广播电视科普栏目的年播出时间由“十五”末的11074小时增至17280小时。科普创作能力明显提高,北京市出版科普图书种类约占全国的30%,多部作品获得国家级市级奖励。
 
在科普活动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围绕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重大事件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针对公众对重点领域、重要科学问题的科普需求,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全市每年举办以“北京科技周”、“北京社科普及周”2个经典科普活动,北京市学生科技节等8个受众型科普活动以及“5·18”博物馆日等10个行业型科普活动为代表的市级科普活动500多项,年公众参与人数达上千万人次。活动覆盖不同人群、多个行业和全年12个月,形成了“行行有科普,月月有科普”的良好局面。
 
在科普资源会聚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充分挖掘、整合首都科普资源,科普经费年度筹集额由“十五”末的10.5亿元增至17.8亿元;科普专职人员6472人,科普兼职人员36472人,注册科普志愿者15429人。推动首都20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点实验室参与“雏鹰计划”、“翱翔计划”等科技教育工作,建立了“科教合作,共育人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联合中科院开展高端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建设了国内首家科研转科普的示范园区——奥运村科普教育园区,撬动数十亿元科技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积极探索科学与文艺的结合,推出了科普话剧、科普广播剧、科普朗诵会等形式多样、市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初步形成完整的科普文艺“传播链”,扩充了科普工作内涵。
 
北京市科委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科普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业已初步形成。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北京市加强政策引导,注重资源配置,强化部门联动,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作用;完善科普表彰、科普管理、统计评价等相关机制;先后出台《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北京市科普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十一五”期间,命名183家市级科普基地,成立了国内首家科普基地联盟;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一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参与科普,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
 
北京市科委负责人表示,“十一五”科普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科普工作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时报》 (2011-09-28 A2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