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药青叶胆。
(供图: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本报讯(记者 张雯雯)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研究发现,云南特有中药青叶胆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初步揭示了青叶胆的抗乙肝病毒活性成分。
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超过1.2亿。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等抗HBV药物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急需开发高效低毒、作用机制新颖的抗HBV新药。
中国传统中药资源丰富,在云南彝族和哈尼族等少数民族地区,青叶胆治疗急慢性肝炎具有悠久的历史,临床治疗肝炎疗效确切,已经被历届《中国药典》收载。
昆明植物所研究员陈纪军指导博士研究生耿长安,从青叶胆的活性部位分离得到52个单体化合物,其中包括26个新化合物。特别是首次发现七类结构新颖的獐牙菜内酯,四个二聚裂环烯醚萜苷以及一系列新的裂环烯醚萜苷元和苷,提出了獐牙菜内酯A-D和H-K的可能生源合成途径。活性研究表明,其中15个化合物具有抗HBV活性,特别是獐牙菜内酯H-K具有显著抑制HBV DNA复制活性,与临床抗HBV药物拉米夫定活性相当。初步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不同于现有的抗HBV药物,
专家认为,这一系列研究为扩大青叶胆的临床用途,以及从传统中药中发现作用机制新颖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化学和药理学基础。
《科学时报》 (2011-09-16 A2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