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运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9 8:14:25
选择字号:
张运良:为人才逆向流动喝彩
 
□张运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以来,多所高校发布了类似的新闻,如内蒙古科技大学: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获得突破;淮北师范大学: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取得新突破;广西医科大学:今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又获大丰收——资助总额增两倍,重点项目零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学校可能并非知名大学,甚至不是重点大学,但其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却取得了不俗业绩。除了政策倾斜和各高校自身不断发展外,人才的逆向流动功不可没。我国人才的流向,一般是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从中小城市流向大城市,而逆向流动则与之相反。
 
人才逆向流动有多层面的原因。
 
首先,发达地区大城市的教学科研岗位日趋饱和。笔者2007年博士毕业时,进入高校任教的难度已经非常大,主要表现在“985工程”、“211工程”和重点高校、市区高校难进,很多高校也开出先做师资博士后等限制条件。现在,每当浏览新同事的简历,我都自愧弗如,如果当年和他们一起竞争,我肯定会败北。
 
其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而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家政策重心逐渐向中西部倾斜,一些中西部大学和研究院所提供的科研条件和待遇已经超过东部,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也缩小了科研条件的差距,过去只有在教育科研中心城市才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才可以及时获得更多的科研资料,但是现在,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以及NSTL、CALIS等国家层面的信息服务机构,使得信息获取方面的差别已经无限缩小。
 
人才流动是好事,然而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正向的流动,导致全国科教水平的不平衡性不断扩大。虽然今天清华、北大等“985工程”高校和发达地区科研院所依然保有较大优势,但其优势在不断缩小,实力日趋均衡。
 
当前自发的高端人才的逆向流动趋势还不明显,这有待于科研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总有一天,这种状况也会改观,在一所普通的科研机构、大学甚至中学都可以目睹大师风采、聆听大师教诲。
 
当教师和导师的差异不存在的时候,千里迢迢的异乡求学将从对学校的追求转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这部分得益于人才的逆向流动,所以我要为人才的逆向流动喝彩!
 
(作者科学网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yunliang)
 
《科学时报》 (2011-09-0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