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英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 8:28:14
选择字号:
科学时报:大学挤门事件挤碎的是秩序
 
□张英
 
开学第一天,河南工业大学400余名考研学生半夜起床为复习占座而踏上艰苦征程。一大早,教学楼门前黑压压的人群让玻璃门遭了殃,玻璃门被挤得粉碎,还有人为此挂了彩。而这样的“挤门事件”在河南工业大学每年开学都会上演一次。(《郑州晚报》9月1日)
 
考研之路“道阻且长”,否则这400余名学子也不会凌晨四五点就去教学楼抢座儿,但无论如何,这都让人看到了大学教学楼前的一种丛林状态。
 
在如今这个全民浮躁的社会,如果非要找出一片净土,恐怕人们能想到的也只有大学了。但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了眼前。“挤门事件”造成的恶劣后果固然不常见,但“挤门”情景却在绝大多数大学中日复一日地上演。大学这块理应秩序井然的土地,都在每天经历着无秩序的混乱,整个社会的境况更是可想而知。
 
或许我们有N个理由为无秩序进行开脱,譬如资源的稀缺、压力的驱使以及监督的缺位,但这些都无法掩饰我们本身秩序感缺失的现状,就如同教学楼前的拥挤,本身就是秩序之外的不可取行为。
 
玻璃门被挤破,不单纯是一件糗事,更是对校园秩序观的一种显现和审视,这其中体现出的是目的明确之下的手段激烈,没有前后之分,只有强弱之辨。有些两三点就到了教学楼前的或许因力气弱小而未必能抢到座位,后来的或许因为孔武有力而抢先进了教学楼。而当玻璃门被挤破的刹那,受伤的则更有可能是夹杂在其中的无辜者。
 
我们太需要补上“秩序”这一课。出于对资源的抢夺,以及对时机的强烈掌握心理,我们每个人都想先人一步,这几乎是本能。但本能如果不加以外力控制,必定导致以拳头和力气说话的局面。秩序既是一种强制的效能,也是一种自律的结果,它需要机制来保障,更需要我们自发来形成。若监督与自律恰好双双缺席,则不难看到一场混战的形成。
 
无序之下其实是大部分人利益的共同减损,因为在混乱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可知的危险,就像那扇玻璃门碎掉之后,每个人都有受伤的可能,但我们往往在目标的诱惑之下,忽视了随时出现的风险。教学楼前的拥挤狂潮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经过这次事件,学校应该会引起一定重视,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形成有效监督,对类似事件加以避免。但仍要重点注意的,还是对学生们秩序意识的培养,对整个校园秩序环境的塑造,大学不是丛林,它需要代表了文明状态的秩序来规整所有的行为。
 
《科学时报》 (2011-09-0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