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时报:高校负债负的更是人才债 |
高校间的竞争,比的不是“教育力” |
□王旭东
湖北高校贷款总额已达133亿元。对于负债,政府不会全买单,将主要由高校负责偿还。湖北省出台《关于减轻我省地方高校债务负担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意见》。高校负债发展,被认为是高校扩招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8月29日《长江日报》)
高校的“负债表”令人忧心忡忡——根据审计结果,到2010年底全国一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约为2634.98亿元,应该说规模不小。
至于高校负债的原因,社会上基本形成了共识,主要症结是盲目扩招,而扩招又加剧了扩张。在扩招政策的引领下,生源源源不断,刺激着高校扩容扩建。同时,高校间的生源竞争,依靠的除了高校实力排名之外,还有硬件比拼。大学城一个比一个规模大,一个比一个档次高。高校不断扩张,也给GDP作出了巨大贡献,粉饰着地方的政绩工程。
在高额负债的情况下,“政府不全买单”成为诸多负债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最严峻的问题。高校拿什么偿还债务?或许,还有一点闲置土地,现如今土地增值了,拿出来卖。除此之外呢?在收费有着严格标准的情况下,乱收费似乎难以“实施”;校办企业或能起一点作用,也只怕是杯水车薪;出卖“冠名权”不失为一招,但那也不是所有高校都具备的资本,最多就是名牌高校可以得到“真维斯”们青睐……实在没招了,只能申请“破产”或“倒闭”。其实,由于生源枯竭等客观原因,高校倒闭就在眼前。
高校负债,除了“经济债”,更是“人才债”。高校间的竞争,比的不是“教育力”。当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家有目共睹,就业率在“注水”情况下出炉,毕业生在低薪水平下挣扎。高等教育既不能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又不能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
林立的大学城没有让大学生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反,只能臣服于林立的就业歧视、就业门槛之下。当然,就业难题非高校一家之责,整个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首先要深刻反思。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大学精神的精髓不在于比拼硬件条件,而在于以优秀的师资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但现如今的大学精神,正在被经济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正在被大学城赶出“围墙”、正在被商业功利所束缚……大学精神式微,埋下了人才培养的重大隐患,已经成为实施“人才战略”的瓶颈。
负债总是要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背负的“人才债”恐怕也只有通过自身的改革来偿还。
《科学时报》 (2011-08-30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