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阎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9 8:24:04
选择字号:
阎辉:博士后制度走了样
 
□阎辉
 
最近,饶毅《减少中国科学界浮躁的一个必要步骤》一文,提到中国科技界招博士后的话题,引起本人共鸣。
 
在欧美国家,拿到科研经费的“老板”,不管是资深的终身教授,还是初出茅庐的助理教授,在招聘博士后的权利上没有差别。不存在只有正教授才有资格招博士后,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只能招技术员或硕士生的规定。能否招博士生和博士后只取决于所在大学是否有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资质,与“老板”自身资历不相干。
 
申请到科研经费即可招收博士后的道理很简单,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申请科研项目课题经费竞争都很激烈,任何一个基金组织,都不会贸然将经费批给一个水平低下的申请人和资质条件不够的单位。因此,获批某一级别的科研基金通常反映了申请人及所在单位的实力和水平。
 
而按照国内规定,海归回国后,即使申请到科研经费,并不等于就能招收研究生。要招收研究生,首先,海归自身须申报研究生导师资格,这个申请资格的时间须等到每年某个特定季节。报批后,还得坐等每年一度的研究生报考,如一切顺利,等研究生上完大约一年基础课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而申请的研究课题须在3年内完成,等硕士生能进实验室,申请的项目也该结题了。
 
至于“博士后”,在中国更是十分“高级”的玩意儿,如果助理教授或教授是“多年媳妇熬成婆”,那么招博士后则是少数“高级婆婆”才能享有的资格或特权。我国多数科研项目主持人即使有充足课题经费,也不被允许招收博士后。
 
博士后制度在中国走了样。首先是弄出“博士后流动站”这么一个在其他国家闻所未闻的东西。然后,以教育行政法规的方式作出歧视性规定——即使同样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完成类似的科研课题,也只有坐拥所谓“博士后流动站”的少数大牛才有资格招博士后,而绝大多数人则无此“殊荣”。
 
招聘博士后的好处不言自明。首先,如专业对口,博士后立即就能进入实验室,或稍加培训就能工作。其次,招聘博士后基本没有学期季节限制。加之博士后“价廉物美”,美国新出道的华裔“老板”(助理教授级别)特别喜欢招收博士后。
 
完善的博士后制度,可以实现博士后与导师之间的自由双向选择,互利双赢。博士后能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现从“科技打工仔”到“老板”的无缝对接;而导师若能招聘到高素质的博士后,不仅省心省力,还能实现不同学科的交叉,乃至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提高。在科学历史上,屡见导师与博士后互相促进、相互协作产生重大发现和发明创造的佳话。
 
如果我们多数的课题负责人不能招收博士后,这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作者系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病毒病研究所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11-08-1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