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荻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2 8:24:04
选择字号:
评论:故宫“内斗不休”不是坏事
 
8月10日,关于媒体与网络爆出的“封口费”事件以及4件文物受损一事,故宫全部予以否认。对于近期不断有故宫内部人士向媒体爆料的情况,有故宫工作人员担忧,希望故宫不要再陷进“内斗”的泥潭。某故宫退休专家也表示故宫自己人不能趁乱内斗,这样内耗下去不利于故宫的管理和文物保护。(8月11日《北京晨报》)
 
据说紫禁城里共有9999间房屋,但这个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深宫大院里究竟开了多少扇门,却无人知晓。不过,众所周知的是,从今年5月份小毛贼石柏魁“凿墙盗宝”案曝光以来,有关故宫的负面新闻,如“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拍卖门”、“屏风门”、“封口门”,便纷至沓来,给故宫这一举世闻名的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崇高形象抹上了一道道阴影。
 
面对应接不暇的负面报道,故宫管理方显然有些进退失据,手忙脚乱,存在着回应迟缓、避重就轻、缺乏公信度等严重问题。这也反过来证明,故宫在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确实存在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比如号称戒备森严的安防体系还存在致命的漏洞,文物损坏后不及时上报,文物收购记录不准确,放任所属部门开设私人会所,内部人员私分票款等。
 
诸如此类问题的逐一曝光,无疑令故宫管理方处于难堪和尴尬境地。尤其令故宫管理方难以接受的是,这些问题竟然大多出于故宫内部人士的爆料。因此,有人很容易将其情绪化地称为“内部斗争的结果”,并认为这样内斗下去,将不利于故宫的管理和文物保护。
 
但是,从公众的角度看,故宫的内斗其实并不是件坏事。故宫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门”出现,根本原因在于其长期处于相对封闭自成一体的状态,其内部管理和文物保护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监督制约机制等均未能进入公众视野,从而酿成积弊。这就如同一间密不透风的屋子,长期缺乏阳光照射和空气流通,必然会产生霉变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故宫“失窃门”以来各类负面新闻的曝光,就如同密封的屋子被扯开了一道道缝隙,将故宫的管理与文物保护逐渐进入公众与传媒的观照之下。这无疑将有助于故宫认真审视自我直面问题,并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也将有利于建立公共监督的良好机制。
 
当然,在这一阵痛的过程中,故宫管理方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有此种停止内斗的愿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所言,“面对‘鸭梨’没有好办法,诚信为生存第一法则。否则‘鸭梨’会越来越大,直至崩溃”。换言之,故宫要有直面现实、知耻而后勇的气魄,而没必要区分故宫的这扇“门”是外人推开的还是内部人拉开的。
 
《科学时报》 (2011-08-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