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乐乐 来源: 科学时报发布时间:2011-7-25 9:41:39
选择字号:
胡乐乐:以市场竞争充分激活高等教育

■大学也一样,若没有有形无形的竞争压力,就会形成改革与发展的惰性。
□胡乐乐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研究员程方平指出,我们应该正视一些二三流大学面临生源荒、巨额负债、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前景暗淡,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他说,这可能会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我国反思大学体制。尽管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公立二三流大学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不大,但民办学校的破产倒闭危机还是存在的。程方平认为,高校破产倒闭不一定是坏事,它体现的是学校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变得越来越好。
亚圣孟夫子早就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忧患,进而也就没有发展。如若头上不时时处处高悬破产倒闭危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等教育就不会有什么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客气地说,今天我国公办的大学,比起美英等强国的同行,简直安乐幸福得不可思议。有“超国民待遇”的国家“985工程”重点大学自不待言,就是那些省市所属的地方大学,也可以说个个都比公立的牛津剑桥过得安然自在。
美国克莱蒙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政治学教授裴敏欣6月29日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发表的评论中直言需要“正视中国的高教危机”。他说,中国高教的体制性问题已造成了高教系统的整体性危机。“这一危机将影响中国是否能发展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和富有竞争力的社会。”就中国高教改革发展的出路而言,他建议核心内容应该是引入可行性高的竞争机制。裴教授指出:“中国高教改革的唯一希望就是引入竞争,打破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垄断高教体系的现状。这就像当初中国经济改革一样。国有企业毫无活力,改革无望。中国政府最终还是靠引入外资和开放私营企业,迫使国有企业增加竞争力。”“所以今后改革的方向一定要放在引入竞争之上。”诚哉斯言。
竞争是个很妙的良方。英国政府6月28日出台高教改革计划(或称高教改革白皮书,The HE White Paper),旨在建立高教系统市场化,增加高教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以期通过加强高教维护英国在全球领先的位置。在这一雄心勃勃的高教改革计划中,使学生有更好的在校经验和改革拨款是两大重点关注的领域。经由引入竞争,大学要靠真实力吸引学生前往就读,还要靠真本事争取国家拨款。对于前者,英国政府要求各大学必须从明年起公开提供16项重要信息,帮助消费者——也就是学生,比较各大学的优劣,以便作出正确的决定。对于后者,一方面,让政府规定的每所大学本科生招生总数的1/4名额能够按学生的需求,快速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大学和不同的课程上;另一方面,开放两万个学生名额让各大学彼此竞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每个人都对某些领域的垄断有着切身体会。因为垄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天然的、神圣的选择权,只能无奈地被消费——“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爱买不买!”然而引入开放和竞争机制后,比如银行、交通、信息、通信,我们获得的选择权让大家得到更切实的好处和更多的实惠,从而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对于参与竞争的竞争者而言,深知“没有优秀的对手,就没有更加优秀的自己”的硬道理。所以,为了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参与者就必须推出许多他家所没有的新服务。自由的消费者能以脚投票,服务不好,就换别家。这就迫使竞争者不断迭出新招,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促进整个行业质量服务的提高。
大学也一样,若没有有形无形的竞争压力,就会形成改革与发展的惰性。近来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北大清华今年不再好意思像前几年那样大肆公布自己的“状元”数量了,就是因为香港的大学参与了“状元”录取的竞争。这样的益处是很明显的,北大清华不再能垄断“状元”了。面对这样的激烈竞争,继续大喊什么建设一流大学的空洞高调,恐怕是不行的。
众所周知的“鲶鱼效应”,不过就是聪明的渔民在“生性懒惰,不爱运动”的沙丁鱼中放入了一条四处游动的鲶鱼,从而使沙丁鱼立刻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它们便能活着回到港口,而不至于在遥远的路途中闷死。看来,我们确实应该尽快以市场竞争充分激活整个高等教育了。具体的做法很简单,无非是政府放入几条能够引起“沙丁鱼”“立刻紧张起来,加速游动”的“鲶鱼”罢了。
(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教育系讲师)
《科学时报》 (2011-07-25 A3 观察 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