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华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6-14 15:34:37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治理期刊收费须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据报道,现年60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刘兴林,1993年评为副教授。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1999年以前,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但1999年至今,他再也没有发表过论文,而是将所写的40多篇论文放在博客里供学生阅读。不再发表论文的原因就是抵制期刊收取“版面费”。他说,这样做影响了个人发展,但从没后悔过。
尽管刘老师业绩突出,但11年多来,只因没再发表论文,其晋升教授的路子就被“堵死”了。这个例子典型地折射出我国学术评价机制单一、僵化、畸形的问题。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一个写了数十篇论文只不过没在学术期刊交费发表的教师,就这样失去了做教授的资格。刘老师为抵制期刊收费而拒绝发表论文的风骨固然令人敬佩,但是又有多少人有勇气敢拿个人前途开玩笑呢?倒是为了达到晋升、晋级的目的,拼凑、抄袭论文,找关系、花钱发表论文的事例俯拾皆是,以致垃圾论文满天飞,科研造假屡见不鲜,学术腐败已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受这种僵化的评价制度的影响,真正优秀的人才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靠拼凑、剽窃、抄袭等发表论文多的人反而能步步高升并享受到很好的待遇,这显然是一种社会不公。有不少临床一线医生表示,一些高职称医生未必看得好病。一些医生靠论文数量多而晋升了高职称,但在实际诊疗上,未必比一个有多年经验的主治医生高明,甚至还不如。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业务尖子,因未在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发表的数量不够,就得不到承认和重用,这是个人的损失,更是国家的损失。
对论文发表数量硬性要求的评价机制,是导致期刊收费愈演愈烈、论文“产业化”以及学术腐败的根源。评价机制不合理,就容易催生论文功利化和科研泡沫。表面上看论文数量很多,但真正具有创新性和较高价值的论文凤毛麟角。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和学术评价机制刻不容缓。
一是政府部门应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建立科学、分类、动态的新型职称制度,尤其是要打破非科研人员也要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若干论文的规定。这既能让普通的一线知识分子或技术人员更踏实地钻研业务,又能大大减少期刊发表论文的压力,让编辑把版面用在刊登质量上乘的论文上。
二是教育、科研、学术部门建立科学、公正、行之有效的学术评价体系,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催人奋进的学术环境,减少以行政为主导的各类评估。目前,在众多高等院校里,以量化指标为核心的考评体系是行政部门管理的重要方式。这种考核与每一位教师、各个学科、学校领导的利益直接挂钩。在这些量化的评价标准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是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里潜心研究学问的越来越少,而功利之心、浮躁之风日盛。
三是建立单位和个人的诚信制度,尤其要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建立科研诚信问责制,以制约其在学术研究及科研成果中的造假行为。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学术评价机制,愈演愈烈的期刊收费、论文买卖现象才能遏制。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