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社论:艾滋病防治任重道远 |
资金缺乏与非理性社会观念是阻碍因素 |
6月2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小名字,大疾病》(A big disease with a little name),对艾滋病现状以及防治工作进展进行了讨论。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从首例艾滋病被发现至今正好30年,艾滋病治疗研究已取得许多可喜成果,但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各种突破性研究在持续地为人们提供着更新、更好的艾滋病防治手段,最近一次有关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
研究则是支持艾滋病“防治结合”理念的迄今最有力证明,而在此之前,相关研究也显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确有成效。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的生物医学干预手段能减慢艾滋病传播速度。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人中,有600万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而未接受治疗的则约有1000万。此外,还有更多的初期感染及高风险感染人群在等着预防和治疗。
全球财政问题是一方面,像美国、欧洲这样富裕的地区都受经费削减的困扰,资金不足造成的艾滋病防治不及时或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出于害怕以及社会歧视因素,许多人不愿做艾滋病检测,从而使得相当高比例的人群不知道自己是否患病,这同样给艾滋病防治带来困难。
虽然艾滋病防治所需成本巨大,但有学者研究认为,以不作为的态度对待艾滋病,由此造成的损失将远大于积极防治。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降低艾滋病感染可起到一定作用,但减少艾滋病传播更需要社会行为规范的改变。如果我们不这么做,艾滋病在今后30年内带来的损失仍将倍增。(科学网 张笑/编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