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飞兴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1-5-6 9:28:52
选择字号:
评论:破产危机是大学回归本位的契机
 
在高校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生源几乎是许多高校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衣食父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倒闭将不可避免。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即指出,由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全国高考生源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速度加快趋势,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危机。
 
我国高校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其实不必奇怪。事实上,高校“资不抵债”、“负债经营”已经是中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公开的秘密。有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高达5000亿元(近两年这一数据恐怕有增无减)。陕西省属31所高校2009年银行贷款就达96.24亿元,校均负债3.1亿元;而前些年吉林大学欠债额更是高达30亿元!从财务意义上来说,这种大学早就已经破产了。
 
不止于此,大学在财务破产之前,在理念上也已经破产了。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大楼也,乃大师也。”然而,环顾现在中国的大学,但见的是豪华气派的高楼林立,“大师”已成为一种奢侈的追忆;而在一些民办高校,则连真正属于自己的老师都是一种奢侈,很多老师是“外来的和尚”(兼职老师)在念经。
 
可以说,目光短视和暴发户心态,是当下许多大学的群体写照。对于一些高校管理者来说,生财是大学的首要乃至唯一目标。而至于所谓的自由之精神、学术之独立、大师之风范的“大学精神”早已被丢弃于一旁,或者只是嘴上的说辞,用来忽悠学生的广告语。在招生时,一些高校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将学校说得天花乱坠,以各种承诺作诱饵。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学生“骗”进学校,掏家长的腰包。
 
本来在理念上,一些大学就不把学生当人来培养,而是当作赚钱的工具。再加之很多高校由于背负巨债,为了还债,高校不惜压缩正常的教育经费,教育质量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就此而言,高校面临破产危机,自然是个好消息。这昭示了这种靠收学费维持运行的高校大跃进模式快到头了!事实上,这种以生财为己任的大学,有如跛子一样,注定难以走得长远。说到底,中国大学的扩招化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种繁荣不过是大学幸运地碰上了人口红利期罢了。一旦人口红利期结束,如果大学没有建立起“造血功能”,缺“血”而破产也就无法避免。
 
不过,让人担忧的是,鉴于高教事业的公益性,高校欠下的巨债,很可能通过这两个渠道来偿还:要么提高收费标准,要么由政府代替埋单,而其实质就是由纳税人来为高校的盲目扩招埋单。这对于公办高校尤其为甚,很多公办高校可能因为制度“保护”,即使办学质量再差也可以苟延残喘。
 
显然,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纳税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公。无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那些师资差、水平低,只盯钱眼而无视教学质量的大学顺其自然地倒闭。这既是市场规律使然,也是民意所向。高校破产,一方面可淘汰掉一部分不具竞争力的大学,从而遏制高校投资的冲动,促进高校理性有序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大学回归教育本位的契机。大学要想“活路”,唯一可走的是“质量之路”,而不能唯钱是瞻。否则,学生必会选择用脚投票,毕竟现在学生选择的机会已经很多。正如这份报告所指出的,高中毕业生出国人数持续增长,以及“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这给中国每一所大学敲响了警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