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芳 来源:成都晚报 发布时间:2011-4-20 12:05:40
选择字号:
川师大教授写50万字小说 揭高校“学术腐败”老底
 
他在川内高校学习执教并生活了30年,地道的成都人,他是化学系教授,却个性十足,胆气过人,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学术团队》,揭露了高校的“学术腐败”。当大多数作家,已经失去了对现实关注的写作方向,这个叫冉鸣的教授的勇气和责任,让人感佩。
 
冉鸣教授,196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83年毕业于川大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8年获理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川大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川师大教授、学术委员、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主任等。从事化学教育专业教学20余年。
 
写作缘起:一次意外的“刺激”
 
冉鸣与去年8月13日都江堰虹口发生的泥石流擦肩而过。8月12日,他同朋友们在虹口聚会,于13日清晨离开。虹口之行成为了冉鸣写作的起点。聚会上一本土作家对他讲:“你的化学我搞不懂,我的人文科学你也搞不懂,你不要在人文科学上指手划脚!”这位文人的话深深地“刺激”了冉鸣,“不能再等下去了,趁着我现在还有激情,趁着我现在还能记起过去的事情。”他心里由来已久的夙愿,写一部反映当代高校学术腐败、高校知识分子的小说,写作计划被这次意外的“刺激”激活了。
 
写作过程:7个月敲了50万字 越写越顺
 
8月17日,冉鸣投入写作,到今年3月中旬,历时7个月,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写成了50万字,包含纯真年代(1979-1983)、紫色年代(1983-1988)、纷乱年代(1988-1999)三部曲。“平均一天写3000到4000字,最高纪录一天写了13000字。”对冉鸣来讲,写作不是一项负担,而是享受,“人物都是虚构的,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都是这么多年积累的所见所闻,都能找到真实的对照。从来没有先写提纲,越写越顺。”
 
一位化学教授,一直浸淫在理科的环境中,如何能写出一本文字流畅、可读性强的长篇小说?冉鸣说,从初中就开始迷恋写作,还写了一部5万字的小说,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中打日本鬼子。
 
小说内容
 
看点一
 
披露高校学术腐败
 
他说,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叫“宁浩”和“叶巧云”,其中,“宁浩”有自己的影子,小个子,性格开朗幽默。
 
他称第一部主要写给本科生看,从1979年到1983年,宁浩和叶巧云考进成都西川大学化学系学习后的学生时代生活。第二部写给研究生看,第三部是写给博士生看,书中分别讲述了宁浩读研和读博的经历。小说揭露了高校学术腐败现象,提出了“学术生产力”的概念。在他的笔下,由于国内大学科研水平主要指标中包含SCI论文的数量,因此宁浩和巧云所在的高校都存在这样的人,瞄着SCI论文而去搞科研,而这个SCI不过是一个美国的科学引文检索刊物。这些人通过发表论文,提职称、提干,还领取科研奖励。
 
看点二
 
倡导科学精神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科学精神的追求。” 冉鸣说,通过文字告诉学生们学习是为了快乐地生活,生活应该是有尊严的生活。而在对待学术态度上,冉鸣也通过书中的人物表达出来,科学应该是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这三个层面,如果不属于这三个层次,就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科研必须是耐得住寂寞,长时间的投入,才能出成果。”
 
小说后续
 
暑假写第四部(1999-2009) 完稿后出版
 
对于还未开始写作的第四部,冉鸣已经构思好了故事情节,准备在暑假开始写,预计20万字。“第四部是写给教授看的。”冉鸣写完第一部后直接挂在了自己的新浪博客上,目前第一部十几个章节的点击量总和已经超过1000次。冉鸣花了150元左右,印刷了5本,分送给学生和朋友传阅。“最初只是为了自娱自乐,但学生、周围的朋友看了,都感觉很真实,情节比较抓人,鼓励我出版。”他打算第四部写完后尝试出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