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广清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4-12 8:49:04
选择字号:
《自然》亚太CEO:期刊在开放获取与知识创新交互中升华
 
“科学家通过提供最棒的论文支持《自然》(Nature)杂志,审稿人以其甄审慧眼提升期刊质量,而新闻评论家则揭示科学事件要义为刊物增色……正是这些努力,让《自然》杂志的编辑们熟知最新科学技术进展,了解前沿热点与难点……”英国《自然》杂志出版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CEO)David Swinbanks博士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David说,政府部门虽未直接为《自然》提供帮助,然而在开放获取方面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一方面,为探索出版发行新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另一方面,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学科,由于开放获取模式要求论文提供者支付一定费用,而阅读者免费获取知识与信息,便促进了科学从传播知识到应用知识,再到创造新知识的交互过程。
 
他举例说,《自然》杂志出版集团于2010年4月创办的新期刊《自然—交流》,即为开放获取模式——每百篇自然科学原创论文与第一手资料中,有约40%可免费阅读,其网站标有“Open”字样。
 
所谓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指科学研究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免费供公众自由获取。开放获取不仅是对商业出版机构“知识垄断”的一种制衡,同时也试图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
 
目前,全世界的开放出版期刊正在快速增长——已有5300多种同行评议的出版期刊开放,存储机构知识库已超1500个。
 
David表示,目前世界上积极支持开放获取的机构与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英国研究委员会,以及英国惠康基金会等。
 
2002年2月,有关科学团体提出《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2003年10月,德国马普学会发起柏林会议并发布《开放获取柏林宣言》,要求科技论文实行开放获取——作者或版权所有人授权所有用户,可为合理目的而下载、复制、利用、传播作品,只要保证注明来源信息。
 
“开放获取是一个新生事物”,2010年11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两刊创刊60周年纪念会上说:“两刊要带头实践,创建信息网络时代有利于知识传播的新模式。”
 
据了解,2003年12月29日,路甬祥代表中国科学家签署了《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资源开放存取的柏林宣言》。2004年5月,路甬祥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了《柏林宣言》。
 
《科学时报》 (2011-04-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