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梅蕾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3-29 9:07:59
选择字号:
108岁教育家王越:表里山河萦梦寐,沉浮身世上毫端

 
王越(右)与助手一起探讨学术问题。
 
历经108载风雨,著名教育家王越的生命时钟定格在2011年2月26日上午10时05分。王越逝世后,温家宝、贾庆林、习近平、李克强、王刚、王岐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德江、朱镕基、李岚清等以各种方式表示深切哀悼。
 
“辛勤育才教泽泰斗,淳朴修行人寰福星”,身在美国的学生用这样的挽联痛悼老校长。
 
王越1933年开始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先后在中山大学、广东文理学院、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暨南大学任职、任教,1952年担任中山大学教务长。1958年王越担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协助陶铸校长,肩负重建暨南的重任,使暨南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颓龄皓首镜中看,百载沧桑岁又阑。表里山河萦梦寐,沉浮身世上毫端。”2003年,王越在百岁生日时所赋诗词或许能概括他丰富而厚重的一生。
 
爱国书生教书育人,并走上革命之路
 
1903年12月,王越出生在广东兴宁一个农民家庭,在家乡受完小中学教育,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科包括三个系:教育系、体育系、心理系,当时科主任是陶行知,陶行知的教育救国思想,淳朴坚毅的性格和循循善诱的教育风格深深影响了王越,引领他走上了教育工作之路。
 
年轻的王越在充满激情和活力的东南大学度过了大学生活,也在陶行知先生的影响下树立了一生的理想与价值观,“援饥援溺心头热,师马师陶道路宽”。他的教育事业之路从此开启。
 
1926年起,王越先后在梅县师范学校和兴宁兴民中学任教,1930年至1933年先后在燕京大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多位名师指导下从事教育心理学和国学研究。1931年撰写了《人格测量》一书,这是他早年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1933年至1946年,王越先后任中山大学、广东文理学院和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的副教授、教授。他目击时难,对日寇的野蛮侵略,对国民党政府的无能与腐败,非常愤慨,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阅读进步书刊,接触地下党员,联系进步青年,并不顾个人安危从国民党监狱中营救了十多名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
 
抗战胜利后,王越任中山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他不惧反动政府的威胁和迫害,以教授身份领导中山大学师生罢教罢课,进行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斗争。
 
1952年,王越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对原有学制、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及规章制度均作相应调整,以期符合新时代之要求。他善于团结知识分子,尊重和爱惜人才,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
 
“暨大最需要的时候,我不能置身事外”
 
1958年,国家决定在广州重建华侨学府暨南大学,经上级任命,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兼任校长,王越被陶铸从中大“挖来”任暨大第一副校长,王越受命组建暨大,为暨南大学的重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广州重建暨大,犹如在白纸上画图,又逢“大跃进”时期,其艰难可想而知,学校办学条件差,基础薄弱,根据陶铸校长的意见,学校成立了建校委员会,由当时广州市长朱光任主任委员,王越副校长是副主任委员之一。当时全国高校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生产劳动,忽视文化课的偏向。1959年,暨大领导班子提出:“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王越强调,必须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整个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王越、梁奇达、史丹等校领导身先士卒,挑泥巴、运砖瓦,带领师生员工利用课余时间修建人工湖,用两个月的时间挖出了一汪风光迤逦、垂柳依依的明湖,明湖至今仍是暨南校园中最令人流连的风景,暨南校友汪国真就曾在湖边沉思、写作诗歌。暨大还于1963年成立了董事会,在当时,暨大是设立董事会的唯一一所内地大学,至1966年,暨大发展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文理科综合性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暨大在文革中被迫停办,王越改任华南师范学院革委会副主任,主要任务是组织若干教授从事翻译工作,协助高等教育部编写教育大辞典,王越在此期间与人合著中国教育史。这段时期暨大的教师散落各处,不少人认为前景不乐观,但王越坚信总有一天暨大能再铸辉煌。
 
1978年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暨南大学,75岁的王越被重新任命为副校长。尽管是高龄老人,但王越还是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住在校外的他每天徒步走到暨大,参加会议、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了引进人才,他四处奔走、“三顾茅庐”,感动和争取了许多知名教授学者来暨大工作,如暨大医学院创办者、药理学家罗潜,骨科学家邝公道,寄生虫和传染病专家朱师晦等。
 
暨大中文系副教授倪列怀曾是王越的助手,他回忆王越道:“老校长最为令人心仪的,是他那种由斯文儒雅的学者气度、温文宽厚的长者风范构成的让人可亲可敬的人格魅力。身为副校长,他还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但从来没见过老校长打官腔、摆官架子。印象中,我从不觉得他像官员,而是一个学博思深的学者、一位慈祥忠厚的长者。1978年暨大复办时让老校长去动员那些在‘文革’中伤透了心的教师们回暨大,有不少老教师回来了。我想,这恐怕也与王校长的这种人格魅力的影响有不小关系。”
 
在2006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时,年逾百岁的王越谈起当年复办,深情表示:“暨大当时是白手起家,我有责任尽力使它健康成长。特别是在它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置身事外。”一语道尽这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风范。
 
《科学时报》 (2011-3-29 B4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