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舟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3-23 12:52:59
选择字号:
方舟子:假如你害怕核辐射就戒烟
 
提起核辐射,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原子弹、氢弹爆炸,是广岛、切尔诺贝利,这些恐怖的事件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直到最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才让许多人意识到,这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可怕东西原来有可能来到我们身边,于是大为恐慌,抢购碘盐、海带、碘片、防辐射服等等据说能够防辐射的东西,而商家也乘机推销起了号称能够抗辐射的保健品。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核辐射无处不在。不,我指的不是电视台、电台、电器、电脑、手机发射出来的对人体无害的电磁辐射,而是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核辐射(电离辐射)。在地面上,在岩石、土壤中存在着各种放射性物质。在空气中,有放射性的氡气。而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人一年从自然环境接受的核辐射量大约是2.4毫希(希是衡量辐射剂量对生物组织的影响的国际单位希沃特的缩写,1希=1000毫希),实际的值取决于你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状况,通常在每年1—10毫希的范围,但有的也能高达每年50毫希以上。
 
有的核辐射源自我们从事的某项活动。我们到机场接受安检时,从X射线扫描仪接受的辐射为0.0001毫希。乘飞机到达高空,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更为强烈,高空飞行每小时辐射约0.01毫希。到医院做体检,免不了受到核辐射。一次骨密度检查的辐射量为0.001毫希,一次胸透拍片为0.1毫希,一次全身CT为10毫希。我们受到的核辐射是否有害,取决于其剂量的大小。每年100毫希以下的剂量对身体没有明显的伤害,每年高于100毫希时癌症风险增加,累积受到1希的剂量患致命癌症的风险增加5%。
 
有的核辐射来源完全出乎意料。例如,我们受到的辐射有一部分来自烧煤产生的烟灰。煤含有放射性元素铀和钍,含量非常低。但是煤燃烧以后,烟灰中的铀和钍的浓度浓缩了10倍。这些烟灰可能被人们直接呼吸进去,也可能掉落到土壤、水中,被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火电厂产生的烟灰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量是同等发电量的核电站的100倍。住在火电厂周围的人们因此受到的核辐射,比住在核电站周围还要高。
 
最出乎意料的核辐射来源可能是香烟。1964年,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香烟中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质钋210。香烟中还含有其他放射性物质,但是香烟被点燃后,钋210能挥发成为烟雾的一部分被吸进肺部,因此更值得担心。美国烟草公司对此进行秘密研究,想要找到清除钋210的办法。他们想到用某种材料做成过滤嘴,看能否选择性地过滤掉钋210,但是效果很差。他们也想到使用某种溶剂清洗烟叶,但是只能清洗掉烟叶表面的钋210(约占一半),对烟叶内部的另一半钋210则无法清除。而且烟叶经过清洗后,香烟的大部分香味也被洗掉了。因此,烟草公司一直没能找到能很好地清除钋210的办法,把这些研究都隐瞒下来,近年才被曝光。
 
香烟中怎么会含有钋210呢?它们可能是来自种植烟草时施的磷肥。烟草的含氮量低的话,香烟就会比较“香”,而通过反复施高磷肥,可以降低烟草的含氮量。因此,种植烟草时要大量地施加高磷肥。磷肥中含有微量的铀226,铀226衰变生成钋210,土壤中的钋210被烟草的根吸收,富集到烟叶中。在施肥时,落到烟叶上的钋210也会被吸附在烟叶表面。
 
钋210是剧毒物质,毒性是氰化钾的25万倍,1微克钋210即可杀死一个人。不过,香烟中的钋210含量实在太低,其毒性倒不值得担心。实际上,牛奶、谷物、海产品等食物都含有微量的钋210,也都因为含量太低,不至于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值得担心的是钋210的放射性。钋210放射的是低能射线,穿不透人的皮肤,如果是在体外,对人体健康并无威胁。但是香烟被点燃了,钋210随着烟雾被吸入肺部,那就不妙了。这些钋210沉积在肺部细胞,与细胞零接触,放射的低能射线也能对细胞造成损伤,从而诱发癌症。因此,虽然香烟中的钋210含量很低,但是被吸入到人体排不出去,日积月累,其影响就很可观了。如果每天抽1包半的香烟,一年下来,受到的辐射量相当于做了300次X光胸透。
 
香烟中本来已含有了大量的致癌物质或有毒物质,已知的至少有250种。吸烟能导致癌症,特别是导致肺癌,是毋庸置疑的。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十几倍,80%—90%的肺癌死亡与吸烟有关。和香烟中的其他致癌物相比,钋210其实只是导致肺癌的一个并不很重要的因素,大约只有1%的肺癌是钋210引起的,每年因此导致1万多人死亡。但是人们对放射性物质的恐惧感要比致癌物强得多。香烟中含有放射性物质,这可以成为劝说烟枪戒烟的一个强大理由:假如你害怕核辐射,就请戒烟。至少,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吸烟,那不仅是在投毒,而且也是在扔“炸弹”,因为二手烟中同样含有放射性物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