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宝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1-3-18 13:33:31
选择字号:
中国教育报:博导“扩军”要鼓掌也要谨慎
 
日前一条消息被广为传播,清华大学决定取消博导评聘制度,职称在副教授以上的教师将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近年来高校副教授的水平普遍越来越高,学术思维活跃、创新能力突出,处于最能出成就的阶段,很多人都具备带博士研究生的能力。这项改革旨在破除博导评聘制度的束缚,改变“只有教授才可以做博导”的传统。
 
清华大学方面介绍,新制度强调“人才培养是教师第一学术责任”的指导理念,为保证质量仍坚持校级评聘,学科和院系会对博导资格提出具体标准,严格把关。
 
与几位海归博士出身的校长、学者切磋,大家都认为这项改革值得肯定,国际上知名大学一直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国内各大学的情况不同,培养博士的条件更是千差万别。怎么改,要因地制宜,切不可一刀切。
 
欧美国家的大学教授系列与讲师系列、研究员系列分列,职务稀疏设置。一个系一般只设一名教授。年轻博士经严格筛选先入选助理教授,干五六年经考核合格后晋升为副教授。进入这一系列后,就可以根据学科的培养任务指导博士生。再有大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文化传承与一系列规章制度的保障,所以不需要再认定指导博士生的资格。
 
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博士培养工作起步于改革开放年代。由于当时在职教授博士出身的很少,更由于没有把住教授职务稀疏配置这一关,别说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就连管理岗位上的人也去兼一门课,论资排辈评个教授。所以国家当时为了把住质量关,严格审查导师的能力、水平,设置“博导”资格,并由国务院学位办聘任,后来这一责任下放给学校。一批“985”高校在实践中逐步改革变通,比如一些院士、博导主持的团队,博士生日常的研究工作也由不具博导资格的年轻教师指导。
 
这一改革做法是否可以推广值得讨论。这些年高校年轻教师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但是否大多数学校都像北大、清华那样,“副教授中很多人”都具备了指导博士生的水平?据笔者所知,清华的教师职务是有考评退出机制的。所以有校长认为,这一改革可以先在“985”高校中逐步推广,而且应该与高校专业技术职务改革、教授职务稀疏配置、建立教师岗位退出机制等项改革同步进行。指导博士生不是资格身份,是一项工作任务,一项要求高、责任重的工作。承担这项工作的人不但要有能力水平,还要有项目、有资金,有时间精力和强烈的责任感。管理部门、高校要切实负起责任,从提高培养质量出发把住这一关。
 
前一阶段,我国包括博士生在内的研究生培养规模有了很快的发展,这是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巩固、提高的。培养博士生不仅是个人、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着眼于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增设博士点、扩大博士培养规模不应该单纯作为学校发展的标志,更不应该作为“学术GDP”的政绩内容。提高质量是这项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提博士培养“宁缺毋滥”的原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