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晓东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2-22 9:24:12
选择字号:
卢晓东:复旦自主招生试题理当公布

 
自2003年部分高校开始自主招生探索至今,总体而言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十分有限。中学仍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旧有的磨盘旁沉重地绕行。
 
2月12日,作为自主招生考试的一部分,“复旦水平测试”(简称“千分考”)在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举行。考试甫一结束,试题即在某网站曝光,这被称为复旦“千分考”试题“遭窃”事件。据报道,复旦大学已向公安部门报案,并保留依法追溯的权利。
 
实际上,曝光“千分考”试卷的网站虽有谋利企图,却做了一件复旦大学应当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复旦正确的举措不是到公安部门报案,而是在官方网站立即全部公开自主招生试题,让所有中小学自由地获得这份试题,让所有学生和家长自由地获得这份试题,这样才能以试题的公开达成自主招生考试最重要的使命——引领中学教学改革。
 
自2003年部分高校开始自主招生探索至今,时间已经过去8年,不能说自主招生对中学教学没有丝毫影响,但总体而言影响十分有限。中学仍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旧有的磨盘旁沉重地绕行。
 
人的思维模式有两个方向,一种是趋同性思维,即把所有人的思维统一到一个标准答案上;另外一种是与想象力相连的发散性思维,即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探求同一问题新的答案。
 
在生活和世界运行中,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相对于趋同性思维而言更加重要。比如,我们喜欢美丽但不同的衣服,同样美丽但相同的衣服在同一场合出现被称为“撞衫”,服装设计师必须不断设计出一件件不同以往的新作品,这被称为代表时尚的“时装”。比如,我们喜欢样式不同、功能各异的手机,具有崭新功能和美感(美感是一个多么发散的概念!)的手机才能博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造成如iPhone一般全球的热情和苹果公司日进斗金。比如,我们喜欢不同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喜欢不同的歌曲和交响乐,喜欢不同的戏曲、话剧和电影,创作者和表演者为此持续努力,我们称他们为诗人、作家、作曲家、导演和各类明星。在科学研究领域同样如此,第一才被尊崇,所谓第一就是寻求与以往认识的不同并成功的第一人,按照已有的模式和技术方案第二次完成被称为重复,基本没有新的认识价值……
 
发散性思维如此重要,但我们的高考除作文外几乎所有题目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在思维上倾向于将考生训练为趋同性思维,即使是作文,中小学和课外培训机构也发展出范文和作文模块供学生背诵。高考模式向中考、小升初和日常教学、考试蔓延,于是成功地将中国所有中小学生的思维都训练为趋同性思维。这是高考的“成就”,也是高考需要改革的关键之处。
 
可喜的是,从经由考生回忆出的高校自主招生笔试试题看,部分题目已经没有了标准答案,倾向发散性思维。比如北京大学要求学生对对联,上联是“博雅塔前人博雅”,而下联的答案就不是唯一的;比如北京大学要求曲解两个成语,答案所要求的就是发散性思维。有心者可以认真研究清华大学2009年的自主招生语文试卷,发散性思维体现的更加明显。此外,从经由考生回忆出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看,思维要求也是发散性的,如复旦大学“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四个英语单词twins,identity,doctor,fun编一个故事”的题目等。
 
以上这些自主招生试题因与高考试题的根本性不同而有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些试题如能正式公布将有可能对目前中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但遗憾的是目前网上公布的题目大都来自考生零散的记忆,清华、北大和复旦等高校都未正式公布自主招生试题。自主招生可能对中学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发生,这使得自主招生的意义仅仅停留在了招生这个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的领域。
 
复旦大学和其他多所大学一样都有着通过自主招生引领教育改革的抱负,但由于抱负与实际举措的联系没有被认真研究,加之对试题知识产权的过分执著等其他因素,自主招生试题一直没有公布,抱负也没有实现。由于谋利的动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和网站已经通过各种办法获得了这些试题,这使得复旦和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试题反而成了他们的谋利工具。
 
复旦大学一旦公布了自主招生试题,该网站借由复旦试题谋利的可能立即就被消解,公安部门也不必因此奔忙而浪费纳税人的税款,复旦也可实现其引领教育改革的抱负。与此同时,当系统性公布自主招生试题成为复旦大学的制度后,个别网站将失去继续“窃取”试题的动机,让贼都不惦记,这难道不是更有益和有效的选择吗?
 
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尚未公布自主招生试题之际,复旦大学此次“千分考”试题“遭窃”事件率先给复旦提供了一个实现其抱负的改革契机。
 
复旦有可能成为大陆第一所系统公布自主招生试题的高校吗?成为引领中国高校走向考题公布制度的高校吗?
 
不是复旦,会是哪所高校成为第一?
 
《科学时报》 (2011-2-22 B4 视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